高中历史组:2017届高考“备考”现状
2016年广东高考出现新的“举措”以来,由原来的单独命题考试。改为统一使用“全国卷”。历史学科的高考卷将采用“全国卷-Ⅰ卷”。考试的难度与广度变化很大,以往的备考思路、备考方向、备考资料几乎用不上。面对高考“新举措”我们如何应对?
高中历史教研组和高三备课组共同组建“备考小组”,对“新高考”作出分析、调研、学生交流、诊断、探索新的备考策略。
第一,深入分析现状。
本届毕业生文科生保送生40人特长生20,班上正常上课60人,授课老师:杭义寿,李腾建两位老师,经验丰富,对高考的把握非常准确。精力充沛,工作兢兢业业。
对考题设置变化做了分析:在考试范围略有变化,考试的题目数量题型有了变化:改革前,选择:14题,每题4分。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2个大题52分。改革后,14题,每题4分,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3个大题+6个选做题(考生只选一个题)(注:试题数量加大,考试内容覆盖面加大,选修教材单独命题。
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本届学生的生源情况:整个高三毕业生状况是:理科生相对好于文科生(基础知识),外校学生也不例外。本届毕业生文科生的“贫富”差距悬殊。差生队伍阵容较大!(从历次的学生文化课考察中可以分析到!
2016年8、9、10月高三月考考历史学科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本届文科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的两个显著特征:①两级分化严重②差生面比较大,后进生的辅导任务艰巨。
第二,深入课堂调研。
完成对高三历史高考现状分析之后,怎样使备考更有效,复习课讲出新意、讲出效果,切合实际,这是高三历史教师(备考小组)下一步要干中心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探索高三高考复习的新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深入课堂、常规落实:
听课:试卷分析课(9月考)常规一轮复习课。对包括备考计划、备课笔记、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等常规进行检查。
2.深入课堂听课中的反馈:记录如下。
◇有很强的“生本”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教学形式上师生互动很好。老师很有威慑力。
◇注意引导学生建立通史观,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时间概念。
◇高三复习注意考点落实以及拓展实现主干知识的系统整合。体现第一轮复习的特点:细致、全面、准确。
◇课件资源以教材为本,以填空形式呈现教材主干知识,便利于学生熟悉教材。适合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注意三大必修以及相应选修模块之间的知识衔接和渗透。
◇以“历史要点总结”考点落实的形式实施第一轮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好。教学设计单元复习结构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应注意解题思维和方法的渗透。提醒学生落实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才能达到第一轮复习的根本要求。细致、全面、准确、牢固。并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课堂语言节凑比较快,有些学生跟不上。
◇细节要求要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行。
第三,深入学生交流。
教研组,从4个文科班中,分层次抽出5名学生。对备考的学生现状了解、交流、和听取他们的对“备考”的建议。5
同时作了问卷调查。(附,调查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效果)
学生建议:
1.建议老师多系统地讲解,把必修1、2、3有机结合的讲解;
2.建议老师多讲解解题的套路;
3.适时做些材料分析题(能够把三本书知识点串联起来)
4.多多采用“全国卷”的原题,让她们有切身的感受。
5.多做些,材料解析题,提高能力。
第四,探索新的备考策略。
本学期在教学处指导下,教研组会议开辟一个重要的环节:新高考研讨。每次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研究和发言。
配合“发展中心”展开高三调研,及时跟进,使科学的备考成为可能。
教研组,印发近三年“全国卷-Ⅰ卷”,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后在组会交流。高考备考小组做出备考策略:
◆扎实基础:建构高三历史的复习新模式。扎实基础为前提,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为突破。
①第一轮复习 章节复习,全面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②第二轮复习,主题复习,形成通史意识。
③第三轮复习 查漏补缺、综合练习,重点训练、专门训练,再过三关。
◆直面现实:调整教师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便做到我们高考备考更有效。
◆捕捉有效高考信息:使得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①研究2016年的高考考试大纲,科学理解把握考试大纲精神。
②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目。
③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方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乃至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复习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