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来鸿 | 冯栩琪:走出象牙塔
——谈UCLA本科毕业后在旧金山留美实习的感悟
冯栩琪(Frank),中小学就读于我校,2012年从我校国际部毕业,以优异成绩被美国UCLA等六所大学录取,环境科学专业,大二转入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被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及尔湾分校等录取。
2012届国际部毕业生典礼上,冯栩琪获得伊利莎白女王奖章
时光荏苒,转眼间UCLA四年的本科学习已与我挥别。随着今年六月毕业典礼大幕的落下,我便匆匆离开广袤的“罗省”(洛杉矶),来到精致的旧金山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淘金之旅”。四年的大学时光对我来说是充实的,学土木工程的我十分享受此专业涉及水利、环境、建筑结构、岩土、交通等领域丰富的数理化应用过程,并从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不过我并不想花太多笔墨叙述自己的学习内容与过程,而是想通过在新的实习单位---三藩市交通局(San Francisco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将近一个多月的实习经历与大家分享,并着重讨论一下美国本科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以及留美学生如何能够通过结合两者来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
今年六月从UCLA毕业,结束四年本科生涯
首先我必须承认作为留美学生自己是相当幸运的,毕竟能准时在美国一流大学完成四年的学业不是理所当然的,这取决于很多条件,但首先对课业的专注非常重要。而学习上的专注,与一个人对某领域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发挥作用感兴趣密不可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喜欢跟数字打交道的人多半不会抵触数学、经济、金融等专业;一个关心时事、能言善辩会写的人会更倾向读文科的专业。人们都抱有将兴趣当成职业的良好愿望,大学选了感兴趣的专业,相当于开始了实现这个愿望的第一步,很自然地会专注于学习。我选择专业的时候用的是“排他法”——把自己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专业去掉,粗略地选了一个大方向:环境科学——一个我认为有助于我以后想解决社会上实际问题的实操性强的专业。进了大学我才知道这个方向包含多么宽泛的领域,一年以后我成功转进工程学院,集中选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因为我隐隐觉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内容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我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我之前提到的专注,但此时还是有点迷茫。
有一次课后穿过UCLA工程学院的走廊,我看到墙上贴满了很多学术研究海报。众多海报中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由某个社团做的一个立交桥改造方案的报告,上面不仅画了许多布满线条的设计图纸,还有插图里工程师现场勘测、采样,然后实验、讨论、设计、展示。这一系列接地气的工作流程很快地让我对土木工程学习的兴趣变得具体化了。从大二开始我便慢慢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着,首先是通过同学的介绍加入土木工程还有交通工程的学生社团(ASCE跟ITE),在一些模拟现实的项目中逐渐加深对土木下属不同细分专业的了解。虽然说学土木的童鞋中间鲜有中国人的身影,一开始跟老外也很少共同话题,但由于大家在同一项目里都有共同努力的目标,很快我便很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沟通、实践能力。
如果说这算是一次开悟的话,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此强调参加专业社团的好处。中国留学生很容易掉进“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陷进,埋头学习、拿到很高的GPA(学习成绩考核指标),我认为专注学习固然重要与可贵,但花费时间与金钱来美国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向老美展示出我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创造、沟通、领导、以至影响力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学子所需要的。怎样获取?参加社团!
Frank作为项目领队代表UCLA参加土木工程项目美西南校际竞赛
大一的我曾经迷茫在学业和专业选择的苦恼中,而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课业逐渐变得繁重,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发现课堂的确能够高效地武装一个人的大脑,不过曾经沉浸书本的我无暇去制定一个全盘的职业规划,很多核心的问题没有得到自己的重视。例如土木工程到底工作范畴是什么?留学生的职业前景如何?自己作为求职者的优势跟劣势是什么?自己能够真正胜任并热爱哪方面的工作?低年级的时候能够跟我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很少,因为身边的朋友要么是读书能力极强、不担心找不到工作的IT专业中国学霸,要么是天生沟通能力及主观能动性上乘、对我的问题不以为意的老美。正由于这种种原因,我在潜意识里很多时候选择了不去深究这些问题。
但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大四依然遵循“以GPA为主”的策略,也很庆幸自己在学生社团里有一帮能为自己提供宝贵建议的同学,是“物以类聚”的社团使我找到了参照和可以努力的方向,然后“拨云见日”,我在社团不仅仅“学以致用”了,而且从新成员成长为项目经理,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征战各种规模的比赛和展示活动。我想旧金山交通局在我毕业前经过几番面试后向我抛出橄榄枝,与我表现出来的经验、自信和对交通行业的热爱及了解不无关系吧?
Frank在UCCONNECT研究大会上展示洛杉矶快速共乘收费道研究成果报告
Frank作为项目领队代表UCLA参加美西南交通工程师协会举办的年度报告大赛,获得第三名
在SFMTA实习的这一个半月感觉过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暑假都充实,我认为美国的工作内容能一定程度上完善我们留学生所缺乏的“软技能”并促进了我的专业再学习。SFMTA不愧是交通局:一个负责梳理着市里89万人口以及各类货物在四十九平方英里区域里的运行轨迹的政府部门。局内囊括了除航运之外的各种运输方式,也整合了从大局规划到路面工程的大小各类项目。各个部门互相呼应。像我这样的实习生会根据各自的教育背景被安排到不同的部门或同部门下的分部门,并保证有相应的上级起传帮带的作用。虽然工作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大家的工作相互影响,就是为了使任何措施、工程、或规划能够保证交通运输安全第一、经济可行、高效便捷。
在这么一个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下,我每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这些新事物不断地在开拓我的眼界,身边一帮优秀的同事也在不断地改进我的做事做人方式。比如有一次我跟上级David去实地考察,去之前David提醒我让我把去不同地点的路线规划好。虽然我已把要去的地点在地图标出来了,但到了目的地附近,我经常无法准确地把街区和交叉路口信息反馈给负责开车的David。从中我便学会养成实地考察要全盘规划、勤记笔记、及时提问与反馈的习惯。又比如针对自己的弱项---幻灯片报告,交通局特意为我们实习生安排了一次报告比赛,规定每人三分钟,必须刚好九张幻灯片、定时播放,还不准有太多文字信息。为了避免以往背台词而造成表述生硬,我特意从同期的实习生还有上级身上吸取宝贵经验。虽然自己最后没得奖,但是准备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除了这些,交通局组织我们每周五去参观市里的核心交通设施,譬如Metro Muni轻轨调度与维修站、Cable Car缆车站、路面标志牌供应部、停车咪表厂等等。实习期间丰富多彩的工作内容和活动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短短一个半月的实习,我就发现了我应该要补充的知识短板,因而申请了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业余选修一门新课程。
一帮热情的实习生陪我快乐地度过这个夏天
我记得交通工程课上的一位知名老教授Patrick Gibson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To be outstanding in the field, you need to be out standing in the field.” 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outstanding”杰出这个单词可以拆分成”out”跟”standing”,意思是“出去”和“践行”,言外之意“实地实践”。如果我没有勇敢地踏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上历练,我可能永远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工程师”。或许我还会对其它土木工程领域感兴趣,但这第一份实习给我的不仅仅是交通工程这一领域的知识而已,而是宝贵的人生财富。我衷心希望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人生,至少展望一下毕业后的计划,规划一下学习外的生活,然后再花点时间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总而言之,学习跟实习一样重要,特别在留学阶段,尽量避免“为学而学”,要做到”学以致用”。
我负责用AutoCAD画的道路标线平面图。承建商会按图设置路障以及临时标线
ConstructionTraffic routing小组提前通知居民并对欲通行车辆作绕道标识,以保证市政工程顺利展开
今年5月我收到了西北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的录取。但最后还是放弃,先工作再读研,自己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方向后再重返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