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初中部教师暑期小论文之二

文字: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6-09-21点击数:1288

 

2013-2015广州市语文中考试题分析

初中语文组  何塑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2013-2015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基本稳定,不设置偏题、怪题,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说明

2013-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范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试卷结构、内容及能力考查要求对比分析如下表1、表2所示。 

表一:2013-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对比

 

表二:2013-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能力考查分布对比

 

二、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特色

2013-2015年广州中考语文继续遵循稳定过渡、局部微调的原则,做到稳中求变。

(一)基础部分强调积累运用

近三年的广州中考语文考试的基础部分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语文的交际功能。2013年、2014年分别从语音、汉字、词语(含成语)、口语交际、句子仿写等方面进行考查,而2015年在前两年考查的基础上,侧重考查了学生信息提取与句子排序的能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而文言基础考查部分,近三年仍坚持加强学生的积累、熏陶和涵养意识,分别从识记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文言实词释义这三方面,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能力。

(二)阅读部分重视综合理解与鉴赏评价

近三年的古诗鉴赏,均考查了学生准确理解信息、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以课本内容为主要考查范围,既能训练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又能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文言阅读部分的考查,都是通过考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准确理解和分析能力,来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经典作品中的丰富内涵。而现代文阅读部分,2015年首次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考查,在前两年考查的基础上,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也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考查。

(三)作文部分体现贴合实际,以读促写

纵观近三年的作文题目,均以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考查,从2013年的出错2014年的迟了一分钟2015年的广州风格,作文题目都秉承了多年来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指导思想:不设置审题障碍,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差距、发现不同,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而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在阅读试题阅读篇目《地铁客的风格》后进行写作,以读促写,作文内容由个人转向社会,命题视野有所改变。

三、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学生考试整体情况

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对试题的难度有一定要求,要求难度系数在0.65-0.70之间。近三年来,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符合初中生毕业水平考试要求,不为难学生,但又有一定的难度。从表5的相关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能拉开考生间的距离,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表三:2013-201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学生整体情况统计  

 

 

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命题研究分析

初中语文组  黄朝晖

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特色是:

一、保持整体稳定,重点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二、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有效发挥考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依标靠本,紧扣考纲;试题中的语言材料鲜活接地气,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注重正面导向,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增强试题的趣味性,使之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想象空间。

本文主要就第三项作文展开具体分析。

2014年作文以《迟了一分钟》为题,2015年以《广州风格》为题,16年以《适合》为题,都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与引导学生思辨两大教学导向。

(一)2014年《迟了一分钟》——

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能够透过考题发现身边多彩的生活,在考场上能快速调动生活积累,还原生活真实,速写真实世界,表达真挚情感。这种命题能够引导初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教与学(练)中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收获成长。不仅如此,此命题还进一步导向了一个更深层的写作教学方向,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思辨性思维。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能挖掘迟了一分钟的深层意蕴,透过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则可以说初步具备了一名高中学生的思维素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要将培养思辨能力,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生要积累生活,更要积累思想,提升思维水平。

(二)2015年《广州风格》————

15作文试题新颖,变化比较大,开创了广州市中考作文的先河

命题接地气,地域特色明显。坐地铁的时候,大家的风格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可能具有特殊的地理情况的不同,也有人口密集情况的不同,文化和公众素养的基本状况差异也在里面。题目意蕴丰厚,可浅可深,可收可放。给学生的发挥空间非常大。此题,对考生的日常观察力和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有关联。同时也要有一点挖掘引申,有没有人文素质,有没有对城市的氛围进行思考。作家毕淑敏的评价是:我觉得这个题目挺有意思。要写好的话,我的一己之见就是,要有广州的特色,因为要扣题;要有自己的观察,不是泛泛地议论,因为要切合广州的实际;要有一定的人文思考在里面,关心这个世界,热爱广州,也从自己做起…扣题、切合广州实际、有人文思考,是高分的关键。

特点一:文学类大阅读和作文题目相连。往年,这两部分是独立的,主题也不一样。从这一角度,今年作文命题可以理解为材料作文,与全国高考卷接轨,这样考生需要更多的思考,难度也相对增加。

特点二:今年命题中首次地域特色展现,地域特色符号是考查一个学生对身边生活的一种观察。体现命题思想中对传统广州广府文化的关注和现实生活的思考。

题目中风格”” 一词内涵丰富,涉及层面宽泛,有着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利于较理性或者对人生阅历感悟足的那些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但也会因风格理解上有一定的深度,初中学生不太好理解把握这一内涵。考生应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提炼出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一些画面,以小见大。

(三)2016年《适合》——

2016年广州市中考作文延续了2015年的作文命题风格,属于读写结合型标题作文。题目由提示语+标题+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审题。

题目基本达到了作文考思想、考思维、考语言表达的考核目标。好题目!题目在育人方面起了相当好的引导作用。这篇作文让一个初三孩子去思考一个社会性问题,寻找适合的方式待人处事、学习生活,有其社会意义。孩子们的生活往往被家长、老师、社会推着进行,很少有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总结或选择。无疑,这是能让孩子们走向成熟的一个问题设计,值得肯定。

什么是适合的?这能考查出学生对他人、社会的思考,反映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比如待人接物,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亲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区别,特别是在与人交往中面对彼此间是非应取的态度,是值得玩味的;比如适合的学习方式,既可以写在个人性格、爱好、特长下的合适选择,也可以写具体学习中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甚至涉及到对城市、农村孩子的教育方式,包括学校整体的教育理念设计,当然初三学生很少有后者的思考,但说明题目是可以写深也可以写浅的;生活也一样,在目前这个多元的社会,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可以多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适合的。这部分是能看出思维的高低的。

文题的要求比较明确,题目适合,但有范围限制,材料中说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那么主要写我们自己,而且应该要写以适合的方式进行自己的生活,或以适合的方式开展个人的学习,或以适合的方式待人接物,或适合的方式处理身边的事情等等;同时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因此,考生写成叙议结合的文章最好,可以以记叙为主;也不应反对考生夹叙夹议,议重于叙的选择。只要文章能体现这么做或悟出应该怎样做是适合的,即可。从实际学习与生活出发,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校的学习经验、与人交往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家庭(社会)生活的哲思,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通过日常小事学习与人相处的真谛,这一点和15年的命题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坐地铁反观地域文化差别,通过广州人文风貌反观广州风格 

16中考作文题目相较于去年《广州风格》简单,所以在立意与选材方面容易偏向简单化、单一化,容易让考生选择较为相似的立意,撰写主题雷同性大的文章,不容易出彩。如果从逆向思维,反向切入,讲不适合方面的内容,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于无字句处品大道理,中考作文命题的规律在分析中一目了然,说明中考作文一以贯之地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这一点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