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得奖了,是我们颁(班)的!(上)
(一)
今天进入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之“元散曲”学习单元。
打乱原先排列,先从课本提供的两篇小令《醉太平》《朝天子》讲起,补充给同学们另一首《醉太平》。
【中吕】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大意】不读书的有权,不识字的有钱,不懂事理的倒有人夸赞。老天爷就是这么的心偏,连好的和坏的都难分辨。让英雄人物受尽挫折,让善良的人们受尽磨难,越聪明的人命运还越是艰难。就像志向高洁、义不帝秦的齐国义士鲁仲连,就像德行过人的孔门弟子闵子骞,安守本份的人最终落得的只是被人看轻看贱。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大意】这世道人人都感叹自己不公的命运,可是又有谁见了钱会感到不亲?人就像纯洁的水晶环,可社会是个大染缸,进去了沾上边就开始圆滑做人。高雅的文章现在用来去糊盛钱的囤,朱门宅院也改成了青楼去害人,清廉者被看作无知的糊涂蛋,那些个整天糊里糊涂的人生活反倒更加安稳。
【正宫】醉太平·无题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大意】气势强大的元朝,奸邪谄媚的人独揽大国。开挖黄河故道,修治提防,变更钞法是祸害的源头,引起起义军千千万万。朝廷法则过度,刑法加重,百姓怨恨。人吃人,用钞买钞引起货币贬值,什么时候曾看见过?贼人做官员,官员做贼人,好的和坏的人都混淆了。人民真是太可怜了!
1.小结论:我看到了一个( )的元朝
学生七嘴八舌。大致结论有:
生1. 这是一个拜金主义盛行、有钱就是大爷的朝代
生2. 这是一个是非不分、黑白混淆的朝代
生3. 这是一个人性扭曲的朝代
生4. 这是一个奸佞当道的朝代
生5. 这是一个政府管理太粗放的朝代
生6. 这是一个道德沧丧、缺乏正能量的朝代
生7. 这是一个好人没好报的朝代
生8. 这是一个读书人无用武之地、斯文扫地的朝代
生9. 这是一个民怨沸腾、濒临死亡的朝代
生10. 这是一个言论看起来蛮自由的朝代(逆向思维,点赞)
2.小探究:结合你学过的历史,你觉得元代文学将往何处发展?
生11:现实主义的作品会很多(代表作?)
生12:揭露黑暗、讽剌时事的作品会很多(代表作?)
生13:写归隐和逃避现实的作品会很多(代表作?)
生14:城市化发展,文学会很繁荣(结合历史,点赞)
生15:没文字狱,文学会更大胆和自由,不像明清(点赞)
生16:没有科举了,文人都进戏班了,戏曲会流行(点赞。补充,元朝不是没有科举,只是不规范,有段时间取消了。元朝官方将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民间根据社会职业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有同学知道名词“臭老九”,点赞)
生17:少数民族统治,不会重视汉语文学,利弊参半
生18:汉人地位低,文学家进不了官场,只能走入民间,文学会很通俗(点赞)
生19:可以借鉴很多唐诗宋词,等于站在巨人的肩上(点赞)
3.小讲座:我所知道的元曲(随机选同学上台介绍)
生20:我知道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大文学样式;元曲有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有剧本和小令,学过的有《西厢记》和《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师:请记住四大家(不按顺序谐音口诀:白马正关)及其代表作品,请记住元曲流派(关汉卿之本色派,王实甫之文采派,张可九之清丽派),请记住元曲分类(分为散曲与杂剧,散曲又分为小令与套数)。
4.小报纸:阅读小报(《开眼界(元曲四大家)》,有选择地背诵其中补充的元代散曲)。
(二)
1、学习关汉卿作品。课本二首,补充一首。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扬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⒅。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选)
【梁州第七】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绮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陈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吟诗,会篆箍;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取,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道上走!
2、老师粗略翻译,补充介绍
朱帘秀,又称珠帘秀(应该是艺名),生卒年、字、号、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详,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
在中国女演员史上,元代的珠帘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戏剧皇后,可惜当时没有梅花奖、金鸡奖、百花奖这样的表演评奖,不然,珠帘秀绝对能大满贯,弄不好,她反串男角,扮个帝王将相,连同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一并拿下。珠帘秀家境贫寒,貌美如花,虽在勾栏,却并不沉沦,而是将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极致,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形象。《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
珠帘秀是官妓,伺候的都是达官贵人。她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诸如关汉卿、胡祗遹、卢挚、冯子振、王涧秋等相互常有词曲赠答。最著名的绯闻男友,就是响当当的大杂剧家关汉卿。关汉卿不惜笔墨,为珠帘秀打造了《望江亭》、《救风尘》等脍炙人口的剧作。
美女并才女的珠帘秀与另一位绯闻男友卢挚诗词互答,“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就是其中的名句。其曲作语言流转而自然,传情执着而纯真。珠帘秀后来从大都市流落江南,委身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作《一枝花》聊寄相思,这一对艺术伴侣终是劳燕分飞,未能结为百年之好。
3、课堂探究
先个人,后小组。本节课堂完成,下节成果汇报。任务为:
(1)对比以上三首作品的文体与手法,选出各自的名句(文字作业,下节无须展示)。
(2)颁奖辞:结合你学习过的作品,为“感动中国的文学大家——关汉卿”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辞。
(3)楹联:试为关汉卿纪念馆写一副楹联,单边十字以上。
(4)广告语:关汉卿的出生地为山西运城,境内有千古名楼鹳雀楼。请为运城写一则旅游广告语,要求其中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
(三)
成果汇报。
第一个想不到,各组的广告语大多数都用了古诗的形式,这可能是由于前阵子让大家写过一回格律诗的缘故。
第二个想不到,楹联和颁奖辞的质量颇高,感觉不少超过了老师的预设示范作品。
按板书顺序,各组先介绍广告语和楹联创意(自由发挥,很遗憾无法纪录),再派代表上台朗诵颁奖辞。
1.各小组为关汉卿故里——山西运城创作的旅游广告语:
【第一组】
四海名胜鹳雀楼,千古大家关汉卿。
欲知风采都几许,三晋奇观数运城。
(执笔:邓乐怡 钟思成)(点赞。典雅,漂亮!)
钟思成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二组】
登楼开眼界,吟曲通古今。
问中华何处?运城秀如锦。
(执笔:林丹丹)(点赞。第三句可改为“中华知何处”之类,以合古诗节律)
林丹丹同学在最后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三组】
元曲大家已斋叟,千古名胜鹳雀楼。
山西运城盼君来,举国才人竞风流。
(执笔:乔义博)(点赞。大气,扣题!)
乔义博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四组】
千古名楼千古曲,鹳雀楼上忆汉卿。
天杰地灵惹人怜,山西运城赏古风。
(执笔:周冰)(点赞。第三句可改为“人杰地灵迎宾至”之类)
【第五组】
闻汉卿之遗风,领鹳雀之胜景。
学元曲之风骨,通名楼之古今。
(执笔:杨威)(点赞。第二、三句应互换下位置)
杨威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六组】
鹳雀名楼上,运城好风光。
山西名士多,汉卿名远扬。
(执笔:陈颖姿)(点赞。顺口,大气!)
【第七组】
山西此楼古,运城名士多。
欲穷千里目,先登鹳雀楼。
(执笔:蒋雨侬)(点赞。第二句“多”可改为“稠”,借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稠”意,以便押韵)
蒋雨侬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教师作品】
(1)再听千年汉卿曲;更上一层鹳雀楼
(2)听曲更登楼,山西运城游
(3)山外登楼赢好运,西部听曲逛名城(嵌“山西运城”)
2.各小组为关汉卿纪念馆创作的楹联:
【第一组】
满身侠气,出淤泥而不染;
一生傲骨,辨人间之是非。
(执笔:钟思成)(点赞。紧扣人物,后两字不工!)
【第二组】
斋叟铜豌豆,用单刀会铁骨;
曲圣关汉卿,以健笔写柔情。
(执笔:陈飞)(点赞。后十二字相当精彩!)
陈飞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三组】
雅俗兼容,巧铸伟词开先河;
血泪俱下,痛斥乱世诉民声。
(执笔:刘开)(点赞。大气,前八字妙极!建议“河”改为“路”,上句不能平收)
刘开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四组】
元杂之首救风尘,笑遍人世;
梨园领袖窦娥冤,泣尽鬼神。
(执笔:陈楚森)(点赞。一“笑”一“泣”,对比强烈!)
【第五组】
伴金伴银伴风流,城城相伴;
通诗通曲通音律,样样精通。
(执笔:曾泰峰)(点赞。引用加连珠,独特!)
曾泰峰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六组】
梨园领袖词达伟意,赞了帘秀;
杂剧班头曲尽人情,沉醉东风。
(朱皆晓)(点赞。引了王国维语,嵌了作品名,创意十足!)
朱皆晓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第七组】
杂剧班头铸伟词,千秋哀窦娥;
梨园领袖显本色,一曲救风尘。
(执笔:刘敏懿)(点赞。联意上佳,惜上下句皆平收了)
刘敏懿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构思
【教师作品】
夺魁四大家,凭本色一枝笔,动地感天,永流传苦难窦娥、光辉元曲;
错爱双飞燕,有真情千场戏,联珠合璧,堪赞叹非凡帘秀、不朽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