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校友来鸿 | 请坚持不懈地栽培自己

文字:张付瑞供稿:图片:张洪亮时间:2016-03-02点击数:2876

 

图为张付瑞校友于波士顿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及为本科生教授化学实验课

 

 

 

编者按:张付瑞,外校2011届校友,以白云区理科第一名考入中国科大材料科学专业,2013年公派牛津大学做短期项目研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大学生一等奖学金,现以每年8万美元全额奖学金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学院材料学博士。日前,应恩师万国斌的邀约,写下以下文字——

 

离开外校已经五年了,此时接到消息,希望我能写一些文字给在读的外校人,以过来人的角度写一些看法和建议。曾经也有学弟学妹问过我很多有关学习、择校、出国等的问题,我却很后悔当时给出了一个看似有道理的建议,因为那些都是基于我的经历和认知的,这些都是非常个人的东西。所以,自觉并没有资格作为所谓过来人高谈阔论,一方面因为自己还太年轻,依然在学习做人,学习如何学习,另一方面,自己越发了解到人格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时的高度个人性,一个基于自己价值观的贸然建议也许并不是一个合适的解答。所以,比起谈论具体的学习方法,记忆技巧,考试攻略或者择校选专业的建议,我更倾向于谈一谈到底什么是学习(教育)以及作为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抱着怎样的期待和目标来度过基础(高等)教育阶段,最后再谈谈自己对于人生选择的一些看法。 

这个标题,是源于与外校孔延成老师的邮件交流。他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教育家了,从事高中物理基础教育十多年,学生也遍布世界各地,虽然年长两辈也已经退休离职,对教育却有着不寻常的热情,看法也走在很多年轻老师的前面。由于自己对教育也有些兴趣,大学期间会时不时和老师聊天交流,而老先生最长强调的一点便是自育,这正好迎合了周国平的一句话:教育即生长。这些都在强调着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开始有自我栽培的自觉性。

 

 

自己做了大概16年的学生了,现在依然在校园里学习,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中国到英国到美国,越发地觉得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学习,是授人以渔;是解放天性而不是压抑天性。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问过一个国内体育老师为何学生上课前都要站好队列,向左向右看齐,有时还要像军训一样报个数呢?他反问道: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么一套流程是二战时期中国为了模仿苏联,从苏联教育部照搬来的体育教育大纲,直到现在还部分保留着,一直到现在还是难道不应该这样吗?的状态。殊不知,欧美的高等教育阶段都没有所谓体育课,因为人人都知道运动与健康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而什么是学习呢?很多家长经常说,学的时候就好好学,玩的时候就好好玩。我承认,这也许对考试成绩的提升有些用处,因为所谓学习是来自老师和学校的课业,而是我们调节压力的方式。殊不知,最本质的学习就是玩儿,当我们打篮球的时候,我们就在不停学习,如何射篮,如何上篮,怎么打配合,怎么卡位抢篮板等等,如果高考有NBA球星知识考察的话,我相信不少外校同学可以拿满分。当下教育的劣势就是将学科硬性地贴上了枯燥的标签,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仿佛就是在告诉学生,我很无聊,别来学我。其实数学的变化可以很值得玩味,物理的逻辑推理很有意思,化学反应微观上非常漂亮,文学和音乐是最接近上帝的两个游戏……所以,如果你即将步入高等教育阶段,千万请唤起你的好奇心,并且开始投入时间深入了解,发现其中乐趣。

 

 

我相信,当一所学校(中学亦或大学)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它作为教育场所的意义的时候,也就是学生不管在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要怎么样去学习的时候,这所学校就成功了。所以,相同的,作为学生,我们的期待应当是始终尽力保持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努力养成一个不停探寻自己兴趣与天赋的惯性,和获得始终坚持不懈地在其上投入时间精力的定力。当下的教育体制并不是那么完美地能给予我们很多的空余时间去发掘自己所爱,但是我相信外校在这一点上正在努力,一个好的学校正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们多样化地自由生长,而非建立条件苛刻的温室,批量生产。所以,请养成坚持不懈地栽培自己的习惯吧,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不论是还在备战高考或者已经毕业;常常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虽然可能暂时不会有答案;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一个是摄入别人的思考,一个是输出自己的理解,这会帮助你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而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时常运动,打磨自己的身体,珍惜上帝给我们最好的恩赐--健康的身体。

 

 

最后,如果你对某个选择举棋不定,现在的我都会给出统一的答案,哪怕现在的我有可能认为那是一个非常荒谬可笑的决定,我都会百分百支持你更倾向的那个选择,哪怕我可能不赞同你。因为,自己越发的意识到所有的选择都是正反两面的,没有一条较好的路和次好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现在的积累和受到的外界影响而作出当下的选择,直到遇到下一个路口。没有哪条路是的路,只要作出选择后坚决地用心地走下去,每条路都可以通向优秀。很多时候,一个百分百的肯定往往比一条看似经验十足的建议有用的多,你的人生永远是你自己的,我永远支持你主宰它。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的座右铭,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对它百分百负责,不再后悔。

后记:之所以说每条路都可以通向优秀,而不是每条路都可以通向成功,是因为所谓的功利上的成功需要的不只是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时代的背景和命运的机遇,笔者始终抱着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么一个人生目标努力着。所以,这里也以周国平对优秀的定义作为结束语,也希望能与读者共勉

--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便是优秀: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张付瑞 2011届 十班

20160229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