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访谈 | 走进北辰,走进宋超
写在前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通过一个活动了解到北辰青年这个组织以及它的创始人宋超先生。现在社会上类似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但对于这样的组织,我们高中生了解甚少。小编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让高中生了解这些社会组织,也希望像北辰这样的组织能更广为人知,得到更好地发展。
宋超(Chao),北京大学中国法律硕士、美国法律博士和中山大学管理学、哲学的双学士,还是“北辰青年”公益组织的创办者。
而北辰,是由一群“不安分”的青年打造的、想要还原教育原本模样的公益组织。而作为创始人的宋超先生一路走来,相信也足够“不安分”。
让我们用这个简单的专访,走进他,走进北辰青年创立以来一路“不安分”的故事。
关于北辰青年的创立
Q:是什么促使你想要打造“北辰”这样的一个组织?
Chao:在2011年底保送研究生入北京大学后,我带领自己担任中山大学辩论队队长时的队员们前往云南澄江,希望能进行一些支教尝试。但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其实自己与山区孩子没有太大分别。如果说山区孩子是山里的井底之蛙,那么大学生则是都市的井底之蛙,一样的缺乏见识和自我认知,区别只是井的坐落位置不同而已。尽管考入都市名校,却依然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缺乏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于是我们这群平时高谈阔论的辩手们决定在“救人”之前先“自救”,于是创立并注册了北辰青年这一公益组织。
其实“北辰”一词来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们相信只要一群人坚定信念,一定会有如“众星共之”般有更多人加入,努力促进年青一代的交流和成长——而这正是北辰人的使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青年更加谦逊、宽容与热爱思考。
Q: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刚刚开创的时候有过什么困难?为什么会让它成为一个公益性组织?
Chao: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资金和人手方面的问题吧。刚刚开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家的资助;人手呢主要是大学生们,分文不收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至于为什么是公益组织的问题,其实有是基金方面的问题吧,但更主要的是不想对学生收费。
(大趴小趴的衣服)
Q:北辰学院是一帮“不安分的青年人”打造出来的。什么是你们所说的“不安分”?你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吗?
Chao:我们活动的参与者是青年大学生和职场白领,他们用“不安分”定义自己:如果想到自己这辈子的生活会单调、一成不变、一眼就能望到底,心里就会无比崩溃。
至于我自己呢,经历也是比较曲折。
先是在大学读管理学专业,读了两年后觉得找不到一点价值,于是就转专业并降级去读哲学系;所以我的本科是读了5年,最后一年还做了北辰。本科之后还保送去了北大读法律,那么现在也是在做律师事务所,同时也在做北辰。
我也是个挺“折腾”的人。本科期间的经历也是丰富吧,什么事都尝试过。本质上这种“不安分”源自于想让自己经历更多,不想让自己在20多岁的时候有什么经历的缺失,什么都想试一下。所以我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吧。
Q:教育本应所是的模样是什么?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哪里?是否有办法能够改进?
Chao:准确识别问题、在复杂信息中快速学习、倾听、表达、逻辑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协作、自我反思、意志力等,这些我们公认的成为优秀人才的核心能力,绝大多数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内无法得到训练提高。
传统教育很大程度上仅仅满足于抽象的知识理念传授,以“流水线”方式培育人才、“标准化”方式筛选人才。
而教育本来应该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适度参与商业或公益,了解和洞察现代世界运行的规律,在现实与理论之间交错思考,并为学生提供超级广泛的见识、阅历。而我们所说的“还原教育本来的模样”要做的是提供优质的成长生态。
(YES GO封闭营第一期)
北辰的未来与发展
Q:现在北辰旗下有许多活动,你认为这些活动真正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令他们收获到来到北辰想要体验的?
Chao:我觉得带给年轻人最多的就是一份跳出原来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状态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包括遇见全新的人和事。
北辰旗下的一个最大的YES-GO的封闭营活动,让一个年轻人融入一个四五十人的一个新社群中,持续性和大家一起去分享、去经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给一个人已经偏固定化偏城市化的生活带来很多新的东西。
这些新的触发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可以激发出很多新的东西。其实这也就是北辰一直所坚持的对话与实践的所带给学生的。相信这也是他们想在活动的收获到的。
Q:我们有了解到在北辰,你也是作为一个“大趴”和大家一起学习。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在期间的难忘的事?
Chao:虽然是作为一个“大趴”,但是因为有自己的工作还有时间的缘故,我参与的活动比较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艺术体验。当时他们是要求用一天学习一个剧种,并排出一个剧本,在第二天进行表演。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挺大的挑战,而且要求很高。让我触动的是他们做的很好,排出了连我自己都觉得很震撼的并且很深刻的一部剧。现在我的微信封面还是那一张我们舞台上的合影。
其实一群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大学生和年轻人来说,做一件艺术类的事情是非常难得的。艺术本身对人的心的一种触动,对参与者本身心灵的一种触动,是十分之大的。
这样触动当时是真的感染到了我。像这样用艺术的形式给人们感受很多东西、反思很多东西,在我看来是非常特别的事情。
(YES GO第五期封闭营:肢体剧表演《孤独》)
Q:往后北辰还会继续在公益这个方向发展吗?还是会带有或多或少的商业性(收学费之类的)?
Chao:收学费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第一期以来我们都会要求参与者们自行承担餐饮和住宿费用。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要求,在未来我们依然会保持这样的要求。
当然以后我们可能会再增加一些费用。比如像大家去玩艺术体验来说,请一个戏剧老师一天可能就要上千元。如果这个费用能由参与者分摊一点,可能会更健康合理一些。毕竟作为一个组织,由参与者承担一些由于他们产生的费用也是好的。至于商业化,这也是不可能的。
Q:北辰以后会在地域、年龄段等不同方向的拓展吗?
Chao:我们会在年龄段这方面进行拓展。
其实我们最希望的是有高中生参与进来。我们觉得大学生能见到的东西很多,北辰是其中一个。但是高中生,其实心智已经成熟了,想接触的东西和能见到的东西有很多,甚至已经和本科生一样了;但是他们比本科生的机会少;所以我们希望能接触到高中生。但他们一方面有学业的压力、高考的压力,还有就是学校方面的规范化的管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成年,独自参与这样的活动会有一定的隐患。
但我们相信以后会有很多类似北辰一样的组织,能深入到初高中的一些群体中,带领他们去体验世界。
关于地域方面,我们想去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去很多很多地方。在那里有挺多学生都了解北辰,希望北辰过去。但是可能由于经费、人员等各种复杂的因素,暂时还没能实现。我们还是很期待未来可以的。
关于个人经历
Q:有了解过你的求学经历。从管理到哲学,再到后来的法学,全部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吗?是因为喜欢或是别的原因?
Chao:我自己还是比较独立的,所选择的专业都是当下喜欢的。
我高中是一个理科生,大学就想学一个文科的专业,就选择了管理学专业。后来学了才发现这个专业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不能让我更深层次的成长;当时又了解到哲学专业,于是去学了哲学。后来读哲学,受益匪浅,但发现如果继续读下去,就将会是一个学者的路。但是我并不适合做一个学者吧,希望去找一个更加经世的一个职业;法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就保送去北大读法律了。
Q:你对于公益也特别热衷吗?(有筋斗云、北辰等)对于现在的公益事业,有什么想说的吗?
Chao:其实可以看到,我所从事的公益和大家心里想的这种公益不一样。
我所热衷的公益更多的是用一份非盈利的模式,联系更多的主体,并且让每一位参与者都从中受益。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创新。就是它对于社会上的一种问题用一种模式进行解决,只是模式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通过这个模式让每个主体受益并变得更好。这一种模式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公益,像助残助幼扶贫等等,我想我并没有资格去评价,因为我并没有很深入的参与进去。
只是现在年轻的一代,做得越来越多这样的社会创新的事业,通过自己的模式、自己的产品,去改变社会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个非常让人欣慰的社会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社会的力量会越来越崛起,年轻人的力量会越来越崛起,那么一定会带来一个社会更健康化的转型。
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立足的特点。所以很开心我们这一代能够做出这么多事情。
Q: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没有什么遗憾?
Chao:遗憾是一定有的,而且比较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运动。
因为大学期间特别忙,期间忘掉最多的就是没有去保持一个好的运动健身的习惯,所以导致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会无谓的熬夜,有时候其实晚上什么都没有做但是还是睡得晚。这也是一个遗憾吧。
但是即便现在也没有改变得很好,还是会有拖延啊熬夜啊,对于自己的生活身体都不好。有些时候真是应该痛下决心的改变。
Q:对于高中生未来的专业或者是大学的选择,有没有什么建议?
Chao:我觉得我能给的建议就是,保持信息渠道的通畅、丰富。千万不要到了大学才突然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选择,还有这样我都不知道的这样的专业,原来我所预想的专业原来是这样的,我所想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等等。
在我们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觉得所有信息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决不要因为这个阻碍的你后面的发展。
编者的话
做好了这一次的专访,自己感觉也有点小激动;Chao和北辰的一些事真的给了我一些启发,也让我们看到:啊,其实这个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其实可以从北辰青年看到的,不仅仅是越来越多青年一代加入像北辰这样的组织去体验社会,也不仅仅是年轻一代的独立和崛起,更多、也更重要的是看到一整个社会对于公益、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趋势。这的确是社会成熟的标志。同时对于我这个高中生来说,也有深深的压力感——社会美好的未来也就靠着我们这一代人了!我们真正要做的,决不能局限于继承,而是想办法进一步让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想想又激动又害怕。
这一次的专访拖得有点久了,因为双方都很忙,时间总是碰不到一起去。最后也是用了Chao的建议:微信专访来进行的。忍不住说一句,这是一个好方法啊。虽然没有面对面的进行,在最后整理的时候会有一些麻烦,但是Chao对于每一个回答的很好的条理性帮了我大忙。所以真的非常感谢宋超先生能够支持这一次的专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