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向着明亮那方

文字:徐咏昕供稿:高二年级图片:时间:2014-10-14点击数:1471

   

 

前言


    ——体验
    2014年的夏天,我来到了渔夫生命辅导中心(俗称东莞戒毒所)。我的主要工作是陪伴这里的小朋友,辅导他们暑假作业,教他们英语、画画、钢琴……
    关于“渔夫生命辅导中心”——渔夫生命辅导中心是一所非政府资助的不依靠任何药物的戒毒所。所内有60人戒毒中;同时收容患有艾滋病的被社会遗弃的儿童。平时经费来源主要为教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

 

    关于“我”——一名立志就读美国名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


    关于“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的导师孙老师的建议,希望我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关于“子明老师”——可以说是戒毒所的创始人。十多年前戒毒成功后,就一心想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需要帮助的人,为此回到中国内地成立了该戒毒所,在香港、深圳、东莞等多个地区分享他的经验,也帮助了很多戒毒者重获新生。他还在戒毒中心认识了他的妻子,组建了家庭,有3位健康可爱的孩子。

 

    关于“勇敢”
    很多人问过我,你不怕吗,你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吗。我知道,我来之前就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可是我不怕。因为在来之前,我的导师孙老师曾经和我讲过一篇日记,一个来过这里体验的人写的日记。上面讲到:我看到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一百元的纸币,不论如何揉如何踩,他的价值就是一百元,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所以,我觉得,我们都是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于是,我来到这里,被别人标签为“勇敢”。可是,是否真的勇敢,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我的软弱。
    我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但不知道我来这里是干什么的。老师只说,回去后你对生命的体会有很大的改变,可究竟怎么做才会有改变,我不知道。
    在这里的前一个星期,我天天都会哭一次,有时不止一次(据说哭得妈妈都心力交瘁了)。不知道自己教小朋友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我自己在这里是否有价值,我感受不到我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在这里的价值,反而想到自己在这白吃白住,没有随意出去的自由,感觉十分痛苦和压抑。
    但第二个星期,一切在好转。也许是过了一个星期后知道下一个星期可以怎么过,也许是觉得熬过一个星期就可以回家便有了盼望,还是真的开始慢慢接受这里了?总之,我不再哭了。渐渐地我发现是我自己的排斥封闭了我的心,让我与外界断了交流,才会产生压抑的孤独感。所以我尝试多和别人聊天,找共同话题,听别人讲故事,之后发现这里的人很有趣,很聊得来,也就越来越有内心的安全感了。

 

    关于“耐心”
    很多人说,我教小朋友挺有耐心的(一位北大老教授也曾说我非常适合做老师)。但老实说,我经常会很着急地对待他们。因为那些在我看来已是真理的东西,我已忘记当初是怎么理解的,所以便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就是1,2就是2,要我解释为什么,真的不知道。所以面对他们的“为什么”,我都会尽我所能去解释,但往往会把最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换来的是他们的“不知道”,反反复复,有时都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但我想到我现在是一名老师,就必须有这个责任和耐心地对待他们,尽可能的教会他们,所以见到他们有兴致多做作业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地陪在他们身边。一天,别的小朋友都陆陆续续做完作业去玩了,就丽娜还在慢吞吞地写,我见丽娜没有想玩的意思,而且一个人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问题,就鼓励她趁机多做点作业,一直陪她写到吃饭时间。

 

    关于“食”
    这里的生活费用基本靠教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所以一切都特别节俭,我也不敢浪费。吃饭一般都是两碟青菜,炒一些肉片。而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吃肉的人,所以看到苦瓜(我最不喜欢的一种蔬菜)里面有小肉团小肉末,眼睛都发光了。可是,要想吃肉,就也要吃我最不喜欢的苦瓜。但为了肉,我愿意吃。
    但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先“啃”苦瓜,再慢慢吃肉,因为我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我甚至想,如果我先享受了肉的美味,就可能不愿意面对苦瓜的苦了,因为人往往在得到好处后愿意守株待兔而不去付出。比起这样,我更情愿先吃苦,因为心中有盼望,知道苦之后就是甜,所以吃苦吃得心甘情愿,而得到的东西也会更加的甜。这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想要实现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和愿意吃苦,天下掉馅饼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

 

    关于“洗澡”
    这里的热水器只能热水和冷水分开,要么全热,要么全冷。所幸现在是夏天,洗冷水也可以接受,我便尝试洗了几天冷水澡。爸爸曾经和我说过,夏天一定要试着洗冷水澡,因为外面的条件始终比不上家里,只有我能够接受和适应不好的条件,爸妈才能放心我一个人出去。所以每当觉得太凉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爸爸的话,便想象我是在游泳池里,慢慢地就不会觉得凉了。
    不过洗冷水澡也有不少好处。它能让我浮躁的心冷静下来,让我安静地思考平时纠结我的问题,让我有新的思想。

 

    关于“爱”
    爱永远能够贯穿所有人。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很多的爱。我作为大人们眼中的小妹妹,初次来到这里,和他们素不相识的我,在生活上却受到了他们的无私照顾,他们的包容,他们的尊重,他们的爱。真的很感谢。
    在渔村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原谅我还不知道他的名字),我看到他的眼睛都红润了。他说,他们都不愿意在我面前展现出任何罪恶的事情。我还记得他鼓励我来到这里,说让美玉有些瑕疵美才会更加的完整。他们那份尽力保持美好纯净事物的心,让我感动。
    还有,就是小朋友对我的爱。他们一开始就问我什么时候走,计算着日子,到最后几天都叫我不要走,为什么要走,要用绳子把我绑起来不让我走。他们天真无邪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我的价值,谢谢他们,这样喜欢我。
    别人爱我,我也尽力去爱别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尊重别人,尽可能别人带来更多的欢乐,给小朋友带来多的有用的知识。比方说:我教他们作业都是教他们方法而不是答案,并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方法和答案的区别以及让他们明白我的用意。有一天晚上,我还给他们开了个小会,指出了他们平时待人接物该注意的地方,以及自身不好的地方,让他们注意。讨论到爱的时候,我用自己作为一个独生女的经历告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比我幸福,他们得到的来自不同人的爱远远要比我多,所以要懂得尊重别人,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这就是我爱他们的方式吧。

 

    关于“感动”
    我在日记里提了无数遍,每当我听所有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心中总有一股暖流涌出,这就是感动吧。我可以感受到,每一个人唱歌时都没有顾虑,不担心是否好听、是否跑调,都随心地放开了声大声唱,唱出了坚定的信念,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这样的心,但这确实是我从歌声中感受到的)。歌声里,是包容、是接纳、是爱。

 

    关于“成长”
    在这里的两个星期,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成长了没有。妈妈说有,但我还是不确定。我唯一确定的是,当我回去再思考问题的时候,对待事情的时候,处理事情的时候,我就会找到答案了。
    我期待着。

 


    历程

 

    2014年8月1日星期五  晴,艳阳高照


    眼泪已经哭干了。可还是很难过……
    曾经有想象过这里会是什么样子:医院?学校?……现在看来实在是太可笑。小巷中不起眼的铁门,昏暗的房间,简陋的办公室,是的,这就是我的目的地——渔夫生命辅导中心,一栋6层楼的独立小楼。
    我不排斥吸过毒的人。陈子明老师,头发开始泛白的胖大叔,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讲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讲为什么有人会主动来这里,讲日常的生活……我很认真地听他讲话,生怕自己跟不上他的节奏。在我看来,健康的也好,不健康的也好,都是人,所以不会排斥。可是子明老师的讲解让我有了一丝的忧虑。
    一上到二楼,气氛都变了。一个比我稍大的女孩,一直用直勾勾的眼神盯着我,那是没有恶意的眼神,我感觉得出来。可总被人盯着,心里不好受,就会尝试和她讲话,可她不回答,就是盯着。后来听说我只有16岁,我看到她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我之后又了解到,她19岁,刚来四个月。或许就像妈妈说的,她只是羡慕一个健康的我。我去到了她的房间,和她的监管人聊了一下。途中说她眼睛好漂亮,她甜甜的笑了一下。
    午休前,女子部的负责人弟姐和我说,手机和电脑一定要保管好,不能让戒毒的人碰到,否则他们很有可能联系外界,或者是因为精神分裂而认为是自己的……从此,手机只能回到房间锁上门偷偷打电话,出门打个水也要先把门锁好……这种生活太小心翼翼,心惊胆战了。
    下午,那女生还是直勾勾的看着我,但好她希望能跟着我,或许是因为我年纪和她相仿吧。但她因为我的邀请,进入了有小朋友的房间(我是小朋友的老师),而被别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赶了出去。后来才从小朋友口中得知一些只言片语。在小朋友看来,她有精神病,曾经大吵大闹,打人,因为不乖,而被人吊在半空中……听到这里,我突然冒出了一种不人道的感觉,感觉与这里的救人宗旨有点相悖……当然,这只是我一时的想法。所以,晚饭的时候,她对我笑,直勾勾的看着我,我也不知所措了。不是因为她做了坏事,而是因为,她一次一次想接近我而被小朋友冷眼赶走让我无地自容的再面对她。
    下午的时候,弟姐和我聊天,她讲了很多关于这里的事情,包括渔夫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有许多人在此找到了人生方向,以及他们的信仰。而我,不信仰任何宗教。想着他们会为此天天祈祷,聚会,抄经书,也许是千篇一律的生活、世外的生活,我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对话了。谈话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就是圣经和爱,很纯净很圣洁,但却让我觉得很压抑,喘不过气。为此,感觉没有共同语言、共同的思想可以交流。我很难过。
    晚上和我的单词老师Lynn(在美国读大学的越南女孩,成绩优异,……SAT考满分的前辈)上课时说起这件事情,她说我应该为自己的勇气感到骄傲。听她说完后,心情好受些。可一听到爸妈电话还是眼泪不止,有点委屈,但更多的是难过。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面对困难总希望有人陪着,不能独自面对,一想到以后大了还会有比这更艰难的,更加难过……
    (内容如心情那么乱,但愿明天会好一点)

 


    2014年8月2 日星期六晴……酷热


    今天,虽然接到爸妈电话的时候,眼泪还会如滔滔江水流不尽,但,好了那么一点点。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去了农场。那里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虽然与世隔绝,却不像“中途之家”(我住的地方)里,人们只生活在一栋楼里,几乎足不出户,与窗外的街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在看到外面世界的同时感到压抑、沉闷。
    这里的人常常聚会,每次聚会都要集体唱歌。每当这个时候,也都是我特别感动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在卖力认真地唱,气氛非常热烈。特别是今天在农场,和香港来做义工的朋友们一起解读人生。当每个人谈及自己的变化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身边的人都有着“叱咤风云”的过往,都有仿佛只在电视剧上才看到的经历。但他们如今竟能安详、平和的坐在这里,认真的解读过往,认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他们回首过去时眼睛都红红的,那后悔真挚诚恳的眼神是永远骗不了人的,他们也向往正常的生活。
    晚上烧烤时,无意间和下午认识的一个男人聊天。之前听到他和别人的谈话得知,他戒毒了好多次,几乎所有方法都试过,但都无济于事。于是,他来到了这里……现在他想要离开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出去后不会再犯,不会再吸毒了;他觉得可以战胜自己了,已经去掉心魔了,会开始正常的生活了。他又说起我,他说我是一个很乖的、成绩很好的学生,就像是一块纯洁的玉,使他甚至其他人都不忍心把这里的黑暗面描述给我听。但他很支持我来这里,了解不一样的人,知道人生有瑕疵美。
    我也看到,他的眼睛红了……他们和我们一样,性本善。
    (但有时候在不认识我的人面前,我会主动、尽快地介绍我的身份,担心他人误会。这样,好吗?)

 


    2014年8月3日星期日……晴


    每次听到人们在讨论他们的信仰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矛盾。
    比如说,看见一片竹林。弟姐就和我说:你看竹叶可以包粽子,竹笋可以炒菜,竹竿可以晒干作杆子,这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可学科学的我知道,这一切不是因为上帝,是植物逐渐进化演变,人类用自己的智慧、生活的积累逐渐创造或发现的。
    可是通过信仰,他们学会了感恩,会感谢上帝的恩典,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大家总是很小心地、爱护地使用别人的东西。这难道也是信仰的力量吗?

 


    2014年8月4日……星期一晴


    今天要写的内容太多了:
    本以为今天将会很平淡,便打算写写我教的小朋友们,可晚上有精彩的事情,小朋友们只能往后再说啦。
    现在小朋友都特别喜欢粘着我。晚饭后本应该是去聚会,结果被子明老师的两个女儿(我也教她们)拉去了她们家,教她们弹钢琴。在家望也不望一眼钢琴的我,一看到他们家的白色钢琴,便坐在上面说什么也不走了。总有种家里的感觉。尽管两年没弹了,但有那么一小段凭手感还摸得出来,还能做到边看谱边双手合奏陌生的曲子,心里非常开心、陶醉和满足!钢琴声响起的时候,让我忽略了身边吵闹的小朋友,让我忘记了身处何处,让我忘记了一切忧愁,让我忘记了我。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钢琴带给我的快乐、自由,音乐真正的魅力!这时,我想起我曾经答应妈妈,钢琴能成为我很好的朋友,陪伴我一生。
    回到住的地方,看到一位母亲绝望地坐在桌子旁边,向弟姐哭诉。后得知,她儿子常年吸毒,作为母亲的她特别希望他来这里戒掉毒瘾,可儿子不肯来。于是,那位母亲一直不停地、悲痛地祷告……
    我看到之前提过的19岁女孩也站在旁边,于是试图和她聊上几句,结果她主动提出要来我房间,我便答应了。
    我问她为什么想来我房间,平时为什么不爱说话?
    她答:她来这里快五个月了,不喜欢这里,也没有朋友。
    我问她愿不愿意我做她朋友?她点了点头。
    我再问她为什么还是留了下来?她说是因为她妈妈(她妈妈一直在她身边陪着她)。
    那你觉得你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再问。
    这时,她的眼神非常坚定:我妈妈是个很善良的人。
    我说:看来你妈妈很爱你,你也很爱你妈妈。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不是吗?
    这时候,门外又传来了那位可怜母亲的哭号,她笑了笑。
    我就和她说:其实真的很可怜,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
    话音刚落,她的表情也变得悲哀起来。
    我问她为什么来这里,尽管这个问题很蠢但我还是问了。
    她说是她妈妈陪她来的。感觉上没有一丝怨恨。
    我不敢问她为什么要吸毒。于是就问了一句,觉得现在自己的状态是怎样的。
    她说她很乱,她不喜欢这里,又没有朋友,想回家,却怕回家后再次受污染,再加上她知道她现在爱说疯话,她心里很乱。说完,就走了。
    当时的感受是,我的心也被她搞乱了。我虽然很想引导她,可是不知道怎么说,刚想说出口时,却又咽回去了。
    过了一会,终于又找到机会和她讲话。这次,她和我说,她喜欢留在这里。我就说道:既然想留在这里,就要开始慢慢适应,我妈妈说不能改变别人就要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你不能睡一觉起来就突然喜欢上这里,你只能慢慢的喜欢,先从你喜欢的某一时刻开始。希望你有一天能真正开心的笑起来(因为她的笑容很僵硬)。
    接着又鼓励她说,既然你可以为了妈妈留下来,妈妈也这么爱你,就让妈妈成为你的信仰吧。(因为我想,只要人有了信仰的安慰,就会有勇气去面对从前自己畏惧的事情,去挑战它,去战胜它。)
    说完,我拍了拍她的肩膀。我想不知她是否接受到了我鼓励她的信息。

 


    2014年8月5日……星期二晴


    终于有机会介绍一下我的小朋友们。
    稚雅(准三年级):初次见她,瘦瘦的,不算高,蘑菇头,感觉特别腼腆,没想到她却是一个霸道,脾气火爆的女孩子。和小朋友玩时,她很喜欢安排别人做事。上课时,常常会因为小事情而闹脾气。例如,她遇到不会读的字,我会帮她借一本字典让她学会自己解决,可她嫌麻烦就会很倔强略带撒娇的说:“你不告诉我(这字是什么)我就不做了。”诸如此类的话。或许是因为她是一个孤儿,缺的东西比别人多一点,所以想要的东西别人多一点。尽管如此,她也不失可爱的一面。很喜欢跳舞,很喜欢哈哈哈的大笑。可以看得出,她生活的很快乐。
    丽娜:她眼睛很大,笑起来很可爱。但上第一节课时,我就感觉她的气势比较弱,是其他人开玩笑的对象。首先,她成绩不好。对我来说,上课的重点难点是教丽娜作业。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方法解释了数十遍,最后得来的都是她弱弱的一句:不知道。每当这时都有种崩溃边缘的感觉。其次,她有个脾气火爆的老妈。上课时,无论丽娜做什么,但凡她妈经过,都会很大声地凶丽娜两句。今天还拿出一个变了形的衣架给我……于是,其他小朋友时常把“告诉你妈妈”挂在嘴边。尽管如此,丽娜还是想学习,但却怎么也学不好,我虽然很想帮她,但总要经历一次又一次耐心的磨练……
    今天,还有种忧伤的感觉。不知是不是前一晚着凉了,今天好累好困。碌碌无为,要么坐着、要么躺着,千篇一律的生活,足不出户的生活圈子……想到这里,我难过。
    不过,只有我停下来的时候才会想这些。要问我今天什么时候最快乐?
    上英语课时,看到小朋友没精打彩、不配合、不认真,只好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走回了房间。结果过了一会,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跑过来,满脸不好意思的、害羞的跟我说“老师,对不起”。这不仅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而且内心还有小小的感动。
    还有就是教钢琴的时候,小朋友能认真按照我说的去做、去练。

 


    2014年8月6日星期三……晴


    按理说,这么多天本应该适应了吧。我一向觉得自己适应能力蛮强的,也挺乐观的。可是只要我一停下来,有空站在阳台看看窗外,看到小巷里街坊的小孩在开心的玩耍,妈妈在旁边欣慰的看着,难过的思绪压也压不住,悄悄打电话给妈妈,偷偷抹眼泪。
    我不是嫌弃这里的条件,我挺满足的。担心我热,给我了一间有空调的房间,饭也吃得越来越多,衣服早在学校就习惯了自己洗,洗澡也习惯了要么全热要么全冷的水,衣食住我都挺满足。
    可是“行”……体会到自由多么的可贵。自由,第一次在我心中突显出这么重要的地位;同时孤独感油然而生。天天面对小朋友,可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他们眼中的最好玩的事情,在我眼中已经显得特别幼稚。感觉没有能够真正说出心里话的人,很多话也不能说出来。
    不过看到小朋友们快乐的玩过家家,让我想到小时候每到暑假就去朋友家也玩过家家,就我们两个,一天不出门,只待在一个房间里,也毫无厌倦感,反而无比快乐。
    哎,回不去了。

 


    2014年8月7日星期四……晴


    越来越讨厌现在的自己,每到下午的时候总得哭一场。
    刚刚又给妈妈打电话,我越来越不知道我该怎么做了。一来到这里,就被告知要守这里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什么,我不太清楚。我只看见二楼通往一楼的门经常是锁着的,哦,不能出去。久而久之,不但我的身体,我的心也渐渐受到了限制。弟姐说,吸毒的人的思想很混乱,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女生穿了短裤,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邪念,打乱他们正在改造的思维,不能帮助他们戒毒。于是乎,我只能、只好遵守着那些“规矩”,不能随意走动,不能打电话(要躲在房间里),自己用的喝水杯要随身保管好,漱口杯要锁在房间里……像我妈妈说的,不能按照“健康正常”的人的思维去做事情。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错了,害了别人。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妈妈说,我来这里是帮助别人的,给别人带来光明和快乐的。但我总是不觉得我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感觉他们(指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光,不是我教她们的时候,而是她们涌到我房间(一个最大最舒适的房间)上蹿下跳、玩过家家的时候,可我有时候会因为烦了她们的尖叫声而装作很生气地赶她们出去。这种快乐,算是我给她们带来的吗?这种快乐,不是我想给她们带来的。可是,我想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2014年8月8日……星期五晴


    和孙老师打过电话后,感觉好了很多。又到了星期五,我就是上一个星期五来的,知道了一个星期是怎么度过的,下一个星期应该会好过一点点吧。
    下午教丽娜写作业,实在是心力憔悴。例如:比较大小,15,16,17,18,和她说明了半天,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大,可她总是说15大,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于是乎,一道题可以教上很久很久……实在是太累了。
    晚饭后,难得和其他义工聊聊天,聊一聊我是怎么来的,聊一聊小朋友的优缺点什么的,突然发现有些许共同语言,心里挺舒服的。后来,小朋友相继来到我房间。不记得怎么开始的,竟然给刚刚被大人批评没礼貌的她们开了个小会。首先小小的表扬了一下他们的优点,然后分别指出了每一个人的缺点,当然也包括我的,他们开始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谈到平时教他们的时候是学答案还是学方法时,苦口婆心的把我为什么只想教方法而不教答案的原因告诉他们,总的来说就是“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并指出了他们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后来又讲到了礼貌的问题,本想让他们记忆深刻点,讲一个分量很重的词“教养”。突然,别的小朋友说稚雅没爸爸妈妈,才意识到有可能会伤害她。想了想,这样说道:其实你们得到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比一个普通家庭要多得多。比如说,我是一个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一到放假在家就会很无聊,只好去朋友家玩。家里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爱。不像你们,天天有一群小朋友陪你玩耍,还有很多大人、那些弟兄姐妹关心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应该觉得很幸福。正因如此,你们要懂礼貌,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不懂礼貌是你们的通病,没有人喜欢不懂礼貌的小朋友。怎么懂礼貌呢?要从小事做起,不能和长辈、那些年纪比你们大、懂得比你们多、比你们有深度的人,顶嘴,借东西态度要谦和一些,要多说“请”、“谢谢”等等。
    突然间,我感觉此刻的我才是一名老师,他们会听我在讲什么,而且也听得懂,而我讲的的确会对他们有帮助。

 


    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晴


    金色的阳光照在阳台,外面的一切都反着光,不忍直视。闷热的天气使整个人都变得慵懒起来,不想做事情,懒得想事情,最好就发发呆,睡睡觉,那是最舒服不过了。
    于是下午,平时负责叫醒小朋友的我竟然是小朋友敲响了我的房门。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坐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写作业。终于他们连续不断的问题让我醒了神,我才真正缓过来教她们。之前提到的丽娜,或许真的是智商有问题(其实我一直都不想、不愿这么认为),我对她就降低了些许要求,于是面对她的“不知道”,我不再那么的着急、那么的无奈,试着把这些看作平常事,耐心也就多了一点了。尽管丽娜什么都不知道,她还是会题题跑过来问我。后来,其他小朋友都做完作业出去玩了,只有她还在写作业。于是,我让她坐在我旁边。果真人少时,她的精力就集中了许多,慢慢知道我在讲什么。于是趁着她“变聪明”的时候,我多陪了她一个小时,让她快快做完作业。后来一个保姆看到,说我很有耐心,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她今天很乖、很聪明,就多教她一会儿。
    总之,今天的心情不暖不冷的。不暖是因为今天没有精力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是周末也没有特别的事情。不冷是因为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觉得开始有盼头了。有希望意味着什么?至少你不会难过了。
    今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个“小”事情。洗澡穿衣服时,房间钥匙不小心掉进了厕所的下水道里。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总担心有一天会丢钥匙,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丢的!只能找弟姐了,可能要麻烦重新配一把钥匙了……就在这时,在隔壁洗衣服的阿莉姐姐问我,是不是钥匙掉了。我说是,问她怎么办。她毫不犹豫、明朗地说:捡啊!我迟疑了一下:……真的哦……好像真的是哟。没办法,只好重新回到厕所前,先看了看下水道里的水是否干净,然后干脆利落地伸手进去掏啊掏,居然把钥匙掏出来了。洗了洗钥匙,又重新洗了洗手。啊,不容易啊!在别处,我想都不敢想我会做这样的事情,如今我却这样做了,实在很感慨啊。庆幸厕所里的水是干净的,不然万万不愿意这么做。这也让我明白了,但凡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注意保持卫生洁净,不仅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呢!

 


    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晴


    呼~突然间不知道写些什么了。
    不过今天和别人聊了很多平常的事情。
    例如,早上和阿yu叔叔(中途之家唯一可以自由走动的人,曾经的吸毒者)聊起yan弟兄(自愿者)和他电话恋女友的“科幻”故事;下午和弟姐聊起她从前不同工作的经历,听她讲卖画公司的兴衰,让我觉得她的故事好丰富,好精彩……感觉我和他们相处更融洽了,谈话的内容也扩大了不少,心中那份压抑感也烟消云散了。突然间明白,那压抑是孤独,孤独封闭了我的心,蒙蔽了我的眼,与别人失去交流,让我无法真正适应这里。直到慢慢有机会和别人聊天,聊趣事,和别人有了不错的交流,孤独就慢慢消失,心情也很舒畅。想起孙老师也说过“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在平时,教完小朋友都精疲力尽的我通常会选择待在房间休息。但如今我的任务基本完成,有了更多的时间,我自己就更愿意和他们坐在桌子前。他们抄经文,我抄单词,静静的,不互相打扰,能和他们在生活内容上有交流,感觉很舒服。
    人只有和外界交流,才能够找到切入点,融入外界。

 


    2014年8月12日……星期二……晴


    今天过得特别清闲自在。
    下午,见弟姐他们在写毛笔字、抄经文。我也跃跃欲试。说来也神奇,刚睡醒时心无杂念,写来也特别的顺,字也非常工整。写了一会儿,听到别人谈论我左手写字,字也好看,心就开始欢喜、急躁了起来,开始担心字写得是否好看,字却变得歪歪斜斜了。看来想要把事情做好,要静下心来,这需要很强的功力才能维护心中的宁静。在我和别人说说笑笑的时候,弟姐一直用心抄经文,已经写了好几张。不知道,她是怎么能静得下来呢?后来与弟姐讨论画画和写字的区别,我每次想安静,都是先画画,觉得画画能使我很快静下来,静下来之后才能写好字。慢慢明白原来“用心喜欢”是很重要的。
    这几天,19岁女孩王芳总想进我房间。今天终于有机会了。和她聊天,基本上都是我自圆其说。问她问题时,她只会看着我,眼睛眨也不眨,动也不动,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偶尔她才会很简练的回答一些她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她老家在哪,那里有什么好吃的,你去过什么地方等等。见她不常说话,又想起之前她和我说过的话,我就把我昨天的感想说与她听,鼓励她多和人讲话,找到些共同话题,这样她才不会觉得无聊,甚至交到朋友,才不会抵触这里。她只是一味的点头。又聊到她吃饭老是作呕的问题,她说是身体原因造成的,便提醒她和妈妈说该去医院看看(可见她晚饭时没和她妈妈说,便帮她说了这事)。
    有时在胡思乱想,他们小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如今的现状和生活。其实我觉得,他们犯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失败。他们目前的状态,父母一定有责任。不过,最主观的还是要取决于自己,毕竟每个人的未来都要为现在的自己买单。因此,不要做对不起未来自己的事情。

 


    2014年8月13日星期三……晴


    明天就要离开了,现在我却是如此的平静,没有不舍,没有兴奋,竟是如此的平静。这一晚,为了记录我的感受,我思如泉涌,写下了“体验”。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晴


    在我微信的朋友圈,我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面对当初让我苦苦挣扎看似遥遥无期的14天,面对即将结束的他,我竟如此平静。他给我留下的,几张照片,许多文字,无限回忆。尽管我现在还没有体会到他们的价值,但我懵懵懂懂的坚信,这些都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不能骄傲地宣布我已成长了许多,我还不能确定,期盼着等待着时间去验证。
    感谢这里的人,为我祈祷,为我祝福。Anyway,还是虔诚的相信All is well。

 


    后续


    2014年9月9日


    东莞的每一天是充实的,同时也是迷茫的。说实话,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它给我带来的影响。看看我写过的文字,当时的确给我以前建立的世界观造成了冲击,可现在,我是否能比以前对事物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看法,我期待着。妈妈说我回来后在物质上不再要求那么高了,比较随遇而安了,好像也是的,也许我更在意对事物最本质的看法了。没有大彻大悟,有的只是懵懵懂懂,很迷茫却又很真实。
    当孙老师问我,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回去,会回去吗?我停顿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回答,内心在复杂的挣扎。一般人会说,当然会回去,貌似也只有这样回答才能表现出你很勇敢,很有爱心、爱帮助别人,接受那样的环境,怀念那个地方。可是,我的的确确挣扎了很久。很惭愧地说,从那里出来后,我就没敢想要再一次一个人回到那里。尽管在后期,我以为我变得很淡然、平静,可每回想起那让人窒息的孤独感时,心还是会痛、会难过、会委屈、会流泪。所以,我好害怕,也很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勇气。
    可是,那里的人都非常善良、朴实。在我即将离开的那天早上,师母领着所有姐妹,为我祷告,祝我平安,祝我考上很好的大学,祝我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之后,还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祝福。我也和他们一起大声的唱。歌词我记不清了,但曲调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们的真诚,让我很感动,有想哭的冲动。
    他们都是好人,祝他们平安。

 

    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写在孩子戒毒所义工之后
    徐咏昕妈妈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我和孩子爸爸所有的心愿!
    孩子的眼泪都哭干了,我的心也碎了……在孩子刚去东莞戒毒所做义工的每一天,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孩子的电话,不知道她在那里是否安全,是否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毕竟和她接触的有艾滋病患者;不知道她的心理是否真的能承受,毕竟孩子从小都生活在阳光下,从未接触过社会上阴暗面的东西,她的心是如此的善良和敏感……
    我依然很清晰地记得,8月1日,我和他爸爸把她送到了福音戒毒所。为了让家长放心,那里的负责人陈子明老师特地详细地介绍了戒毒所的来历,以及关于戒毒所内部的管理,还带我们去参观了农场(也就是“中途之家”)。可是在我们要离开时,我记得女儿柔弱的目光,以至我都不敢直视孩子的目光,我生怕我会牵着孩子的手,说“孩子,我们回家吧。”可我的心里还有个声音在悄悄告诉我,让她留下来吧,给我们一个机会,她是要飞翔的,我们不能拖她的后腿,我要给她一对坚强的翅膀……那天从东莞回广州的路特别的漫长,在我身后,我将孩子留在了一个陌生的、甚至感觉危险的地方,还要让她独自去面对,去承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给远在美国的孙老师发了短信,我说我担心我坚持不到最后。孙老师很快就答复我,很简短:能坚持的。相信我,她会收获很大。
    孩子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可一打电话就哭,我感觉我都快疯掉了。孩子说好委屈。我问她,恨不恨妈妈这么狠心将她送到那里去?孩子说不恨。可我心里想,她一定恨妈妈,恨孙老师这么狠心,不然她为什么会天天这么哭呢?可看看她写的日记,里面不乏积极的正能量,她能够正确的看待那里的一切,也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可她还是哭,一静下来就哭,给妈妈打电话就哭……一方面我是多么希望她能坚持下去,但另一方面我又好担心她的心理状态,我甚至担心她忧郁了!终于我又忍不住的和孙老师联系,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要将孩子接回来。可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面对逆境的放弃,与她一贯的“坚持”是背道而驰的。可我好像没有选择了,我宁愿她选择放弃,我也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那一刻,我想如果她愿意在温室中成长,那就给她一个温室吧。可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孩子时,我告诉她我承受不了她每日的哭泣,我要接她回来;可我让我吃惊的是,孩子居然还是委屈的哭着说“不要”……这时,孙老师也说她每天都有看忻忻的日记,还把它分享给其他孩子,孩子们都很受鼓舞。可面对我的坚持要接回来,孙老师说“让我和孩子谈谈”……
    真是奇怪!果然,第二天,孩子的日记就这样写到“在和孙老师聊过之后,感觉好多了,我也不再哭了”;果然,孩子晚上打电话来的语气也不一样了,又开始恢复了以往的淡定、幽默和喜乐。这一切的转变让我和孩子爸爸都很吃惊。原来这就是导师的力量!
    爸爸妈妈永远都是孩子的港湾,在她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她唯一能倾诉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否能正确引导,这也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心力;同时,导师又是多么的重要,她就像一座灯塔,告诉孩子光明在哪里。可路要怎么走,取决于孩子。
    我很自豪,孩子比我坚强,她最后顺利的完成了她的任务,在她的生命历程中迈出了她坚实的一步;而我们父母只能协助她走好她自己的路,给她一对坚强的翅膀,给她一双强健的双脚。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健康、平安和快乐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更让父母欣慰的事了!

 

网友评论

  • 网友:gwfxlrb  于 2014-10-14 22:47:52 发表评论  
    忻忻真棒!加油哦~~~~~~~~~~~~~
  • 网友:gwfxlyin  于 2014-10-14 21:01:25 发表评论  
    生委会会长真棒!!!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