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优质课成长史
——中学部“生本优质课教学竞赛”系列报道四
“素侨,下周有优质课比赛,我们决定推荐你代表我们组参加比赛”,
“师父,我能考虑下吗?”
“这是成长的机会,你也要相信你自己!”
“好吧,我尽力试试。”
这是比赛前一周我和师父杨世华老师的一段对话,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感激杨老师能推荐我参加比赛,这次比赛真的能让教师在教学技能上飞速成长,而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亟待提高的素质之一便是教学技能。
一堂优质课如何逐步提高教师技能呢?我想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查找材料设计教学;班级试讲,邀请组内老师评价和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再试讲再评价;确定教学设计,打造细节;组内评优质课;自我反思和总结。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优质课的辛酸史和成长史!
华丽的教学设计
优质课我确定的内容是《开花和结果》。最初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学习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感受花朵的美丽,果实的来之不易。为此,我找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配以音乐,希望学生能在轻快的音乐和美丽梦幻的花丛中进入课堂,再通过小组活动和问题导引让学生识花、懂花、进而感恩花。华丽而诗意的课堂设计让我窃喜了一番,于是诚邀同科组老师听课评课。
褪掉浮华回归课堂
华丽的设计很快就被现实打破,同组前辈王强老师评道:“课堂进度因为很多无关环节而被拖慢,花的展示目的何在?课堂的一切设计都应该为教学服务。” 本想在理性设计上融入感性的美,忽视了任何环节设计的前提应该是为知识的渗透而服务。潘康宁老师提出:“课堂应该是为学生而设计,用巧妙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环环相扣,充满理性之美。”一番讨论之后,王强老师和潘康宁老师建议道:“本节课主线很清楚,下面就是通过几个环节把线串号,每个环节设计小问题,层层深入,环节之间无痕过度。整节课的主调就是问题导学,展示逻辑之美,注重课堂生成”。
痛砍花枝留主干
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用思想雕出的一朵花,每个细节都用了心,带了情。然而现在雕出的花不能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所以我只能忍痛把多余的,不恰当的细枝去掉,对主干再雕刻打磨。既然要让学生感受到逻辑之美,那么就先要从宏观上明白,植物一生要经过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种子成熟。当植物根茎叶长到一定阶段,营养基础打扎实了,就得准备繁殖下一代了,这就有了开花和结果。那么开花后为什么就能结果呢?这就要认识花的结构,再进一步了解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相遇的?在这样一个思路指引下,我重新设计了课堂。并再此邀请同组前辈前来听课评课。
精简问题还课堂以完整
带着准备好的一堆问题我开始了第二次试讲:我注重逻辑,强调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在铺垫好前期知识的基础上,再开展小组活动,通过学生展示实现师生对话,强化对花结构的学习,并进一步延伸,实现新课堂生成。设计很好,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础,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反应不过来,而且再刚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下作扩展,一方面学生不一定吸收得了,而且耽误了时间,使应该完成的部分完成不了。导致后半堂课时间紧张,学生对问题反应不过来,积极性下降,后面就只能让老师直接讲啦。课后,任大琼老师评道:“课堂效率低,花的结构花的时间太多,课堂欠完整,必须把果实结出来,才算完整。”杨世华老师提到:“问题导学很好,但问题要精简,引导性要强,千万不能自己给自己挖坑”。
李海涛老师提醒道:“要善于挖掘好玩儿的地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经过三位老师的提点,我再次修改教学设计。
定下环节精雕细琢
杨世华老师曾告诉我:“这堂课不管别人如何提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教法,才能教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而每一个老师也有每一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回顾自己上课的特点,我总忍不住抛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师生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渗透。一节课没有师生互动,那就是失败的一节课。反复斟酌,我最终定下了课堂环节和各环节主要问题及教学方法。最终的教学设计以自己的问题导学为主,但分环节提问,每一个环节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设置不同情境,让问题融入情境中,学生有时间思考,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每个环节确定时间分配,保证课堂充实完整。此外,板书也不能忽略,在杨世华老师的提醒下,我重新设计板书,使其呼应课堂主线,又反映课程设计,可谓物尽其用。当然,作为一堂优质课,还需要加工语言,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课堂花开课后品
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多次试讲和修改,一节课经过科组的共同打磨后能上到什么水平呢?能否成为优质课?优质课优在哪?这些思考让我在走上讲台前没法不紧张,我告诉自己:“再紧张也要微笑,再颤抖也要把话说清楚,气氛再差也要以最好的状态讲完。”其实站上讲台,我只是一个要教会学生知识的老师,其他都不重要。一切没那么理想但也没那么不顺利,也许换个地点效果可以更好,但李海涛老师说:“课堂永远留有遗憾。”也许正是这一点遗憾引导我继续提高教学技能。
课后科组于上课当天下午开展科组评课会议,杨世华老师首先评道:“素侨的进步是看得见的,我想这离不开她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这也是我推荐她上优质课的原因。从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的设计以及气氛的调动等方面来看,这堂课都是比较成功的。课堂设计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采用多用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概念图收尾,巩固知识点的学习。不足的是表达不够热情、自信,没有将气氛更好的调动,经验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没能及时进一步挖掘。”杨老师还建议,以后的教学中要提高提问的技巧,对初中生问题指向性一定要明确;日常教学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提高课堂趣味性。
陈介孚老师和黄雪容老师也表示本次课堂设计巧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潘康宁老师还提到,本节课语言富有艺术性,一些时髦的词比如“在一起”“金风玉露一相逢”“吃的明不明白”等,让课堂富有年轻气息。
任大琼老师也说道:“素侨这节课很完整,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理念到位,在科组老师的帮助下,高效改进教学设计,进步很大。”任老师还提到,概念图的ppt如果能及时反馈答案,可能效果更好。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锻炼自己的言语和肢体动作,使自己的表达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李海涛老师最后鼓励道:“课堂不错,继续努力,一定可以更加优秀!”
赛后花谢结出果
优质课结束了,但又成为了另一个开始。课堂如何才算优质?我想它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设计巧妙,重难点突出,讲究逻辑又富有趣味性,激发思考的同时又积极调动触觉、嗅觉;老师运用好语言的艺术营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生物优质课,我按照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主线设计课堂,思路清晰,环节间无痕过度,知识点衔接顺畅,但不足的是语言简洁性还不够,问题的指向性不强,所以在提问上还要下功夫,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思考,还要能起到对知识点的画龙点睛作用;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作简单评价,但时间关系加上经验不足,担心驾驭不了课堂,故有些好的回答没有及时肯定、挖掘,这也是本节课自己最大的遗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使用实物展示和花的解剖,在动脑动嘴同时调动嗅觉、触觉和动手能力,使课堂富有生活情趣,寓教于乐。不足的是课堂前半部分有些紧张,师生都没有放开,所以没有将展示的效果达到最好,这也说明自己还需多积累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概念图归纳总结知识点,是建立知识体系的一个好工具,如果能多请几位同学来挑战概念图,相信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一堂好课肯定是受学生欢迎,老师上课舒服,学生收获较多,老师有所启发。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和时间打磨每一个细节,同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优质课比赛恰似一个转角,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新的风景,把风景带到日常教学,定能是课堂开出更美的花,教师坚持把日常课上好,就一定能结出优质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