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掉进“钱”眼的班主任
——全国一线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听后感
12月7日~8日,我校20余位班主任老师、生活老师在小学部学生处主任蒋国冰老师、副主任吴大海老师的带领下,到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会展中心参加了“全国一线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报告会”,两天来,聆听了温州市九中班主任方海东老师《追求一种别出心“裁”的教育》、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先生《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的讲座。
李镇西先生是全国班主任中“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今年我已经聆听过两次先生的讲座了,虽然内容大致相同,但先生倡导的“让教育充满浪漫气息”的追求,每每抨击着我的心灵!鞭策着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花样百出”,不敢有所懈怠。李镇西先生在讲座中出示了一张PPT令在场老师们惊叹声一片:左边是站立着的李镇西先生,右边是李镇西先生出版的六十多本厚厚的著作叠放而起,整整比李镇西先生高出一头,什么是“著作等身”,这就是最佳的诠释。
“老师给学生发‘工资’;学生做作业,老师给发‘奖金’”。让我心里暗暗叫奇,又为其捏把汗的主讲教师是方海东老师,我不知道他有怎样的胆识,居然在班级发行“货币”,我想看看这样的闹剧该如何收场?带着这样看热闹、看稀奇、“黄鹤楼上看帆船”的嬉笑心情,记录了方海东老师“金钱管班”麟爪:
温州市第九中学八年级方海东班(八(3)班),雅名“飞扬班”,班级内部设有银行,上面印着班级的合影和10元至2000元不等的面额,制作精美的“飞扬币”——是在该班流通的“钱”。
班级内设置若干工作岗位,完成工作的学生,可按月领取相应工作量的“工资”。 该班学生还可以通过在学习或行为方面的良好表现获得额外“奖金”,范围涉及考试、作业、学习态度、团体行为、个人行为等,老师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日常行为表现。如学生坚持一周较好地完成作业可获得奖金——面额为50元的“飞扬币”;一周主动提问8次可获得160元飞扬币;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介绍给同学可获得200元飞扬币。相应的,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将被扣除相应的飞扬币。方海东老师介绍,班级发行“飞扬币”之后,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做题获得“学习效率卡”以兑换飞扬币, 400张效率卡两周就发完了。学生说:“现在,我工作和发言都更积极了,还盼着涨‘工资’。”
这些虚拟的“钱币”能对孩子有持久的“诱惑力”吗?方老师让这些飞扬币变得有实用价值。比如可以用来对班级的座位进行“投标”,该班六个小组的位置分别命名为“江滨路”等不同的“地段”,“房价”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持有的飞扬币进行“投标”。飞扬币的实用功能还在被该班的师生们陆续开发中。
这种全新的班级管理制度使这个班级的运行就像模拟一个小小的社会,也像大富翁游戏。“它符合孩子们想了解社会的心理特点,又有相当的趣味性。”该校校长徐俊分析,“对学生们实施‘按劳分配’后,他们对自己工作更加尽心尽责。”
这些“花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但会不会使学生钻进“钱眼”里呢?于是,方海东老师又通过寄“漂流瓶”(卡片纸制作而成),给学生增加温情和心灵关怀。班上每个“漂流瓶”的寄出都需经过秘密申请、审批通过、漂流实践、送达接收人等环节。涉及内容也很丰富,如关于学生阅读与成长的温馨书香漂流瓶,关于作业评价的完美作业漂流瓶,关于班级建设的飞扬观点漂流瓶,关注社会问题的焦点访谈漂流瓶等。一些公共性的漂流瓶会在班级里进行展示,让每位学生在集体的关怀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