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选登——我把精彩呈给您
——纪念外校电视台建台十周年
全国第二十四届摄影艺术展刚刚落幕,校电视台选送的摄影作品《离别》荣获收藏级银奖,十年努力,外校人的身影终于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宝贵的一瞬。我们也梦圆了影、视作品全国最高奖项的双丰收!
“只能仰视,无法超越。”这是深圳外国语学校校园电视老师对我们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仅来自于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所兄弟学校。如今,外校电视台老师的身影屡屡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校园电视老师培训班的讲台上,身在庐山的外校人没有人知道外校电视台在全国校园电视领域的影响力,我们也将这种校园之外的荣耀深藏心底,始终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虽说校园电视多年来一直沐浴阳光滋润雨露,收成颇丰,但十年耕耘,“种豆得瓜”的背后是数不清的没日没夜,是无数次的面对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手足无措,是没心没肺的加班加点,是没完没了的暴走校园……
因此,校园电视人最怕回首。但回放影像时,失去的时光又好生令人追忆。追忆,据说隔的越远才看的越从容。一年一回首的血过于沸腾,而十年后再凝眸,心情该有合适的温度。
时间是把刻刀,十年前、五年前、一年前,我们就看着影像里老师的容颜被硬生生刻上皱纹。校园电视人在记录着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在成熟在老去,但挂在头顶的那句口号始终未变:为外校留住精彩,为梦想搭建舞台!为了这句话,我们将岁月和梦想一捆就是十年。
正因为梦想不灭,所以精彩连连。这群校园电视人挥洒年华,喷薄才华,将最激情美丽的一段岁月献给了这个同样美丽激情的校园,并于其中懂得了爱和责任。十年来,校园电视用流淌的影像将一段逝去的岁月、真实的学校、精彩的校园呈给您!
这是一个怎样的校园?丰富,因而丰满;多元,所以多彩。
十年来,黄钟大吕的校园事件,我们关注;入学之初的母子泪别,我们定格;礼堂里的歌舞飞扬,我们记录;不计其数的大小活动,我们聚焦;远隔重洋的外校学子,我们跟踪;风中雨中的草长莺飞,我们留痕……校园电视创办之初,我们即试图用朴实的影像呈现给您一个真实、完整、血肉丰满的外校时空。
堆积如山的磁带如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你可能不关心全部,但你不可能全不关心。在这些影像中,能给您带来一点小小的触动、一份小小的感动、一些小小的激动,这就是校园电视人工作的全部价值所在。
十年积淀,记忆深刻的影像何止一部两部:
2003年,《放飞希望》——从外校孩子的一天开始,校园电视一起步便不同凡响;
2004年,纪录片《2104》登陆央视,校园电视人第一次证明了自己并非业余爱好,而是职业选手;
2005年,《英语新闻》专栏通过南方少儿频道走进千家万户,让外校英语特色从小众走向大众;
2006年,首次参加全国校园电视评比,“广外外校”从此扬名赛场,花开不败,此后,多少作品被津津乐道,多少作品被当成模板,多少作品被广为流传;
2007年,纪录片《夏令营》摘得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DV类金奖,校园电视人终有机会紧跟国际电视创作潮流,开始了新的折腾;
2008年,纪录片《上学》亮相中国校园电视节,赢得无数掌声,赚得无数泪水,又一次成为参赛作品的经典之作;
2009年,纪录短片《寄宿学校》荣获中国南方国际多媒短片节优秀纪录片、优秀导演两项大奖,并应邀在国际纪录片研讨会上发言,一个昔日的台下看客,终成台上的种子选手;
2010年,先是《外校欢迎你》开启了天下外校人迎接新年的共同狂欢,再是《你是我的阳光》打动无数人的内心,后是《护蛋体验养育恩》从数千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家庭纪录片周”展播活动金奖;
2011年,独特视角、独特手法、独特见解的《校园猫》再一次让全国校园电视人耳目一新,你可以忽略它的作者,但是你一定会对这个校园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首届影视教育节的红地毯上,也留下了外校电视人的身影,“中国影视教育突出贡献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鼓舞;
2012年,纪录短片《鲁鲁》不仅延续着外校电视人独有的创作风格,而且在当年校园电视节上以“唯一一部揭示中国基础教育个性化缺失”的影片引起中国校园电视人的共鸣和思考而再次摘得组委会大奖,我们用实力证明着“只能仰视,无法超越”不是一句恭维,而是一声感叹!也是这一年,《广外外校电视台微博》开通了,多年的影视文化积淀使它很快成为面对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发布平台;
2013年,先是教工贺岁片《外校好声音》不仅引起老师的强烈共鸣,而且在外校毕业生中也反响强烈;此后,摄影作品《离别》摘得广东省摄影展金奖、全国摄影艺术展收藏级作品银奖……
今天,校园电视人不再广种薄收,当我们有选择的去展示一些作品,甚至用一颗平常心去放弃一些奖项的时候,校园电视终于实现了其在校园文化中由饭后甜点向文化大餐的华丽蜕变。
于是,圈内开始探究外校电视台的成功秘笈,就像校园里接踵的访问者希望在走马观花中即可探寻到一条办学成功的捷径。而外校校园电视的成功远没有办学复杂。
返璞归真。十年来,我们始终信守着两个字:真实!因为,真实可以感同身受,它是校园电视的基色,是一群人的责任。立志了要办“中国最好的基础学校”,校园电视便没有理由不将这个真实的学校呈现给社会。
有了真实才有了说服力,有了真实才能赢得口碑。我们庆幸能真实地记录外校的发展、改变、进步,我们也庆幸在一个领素质教育之先、中西文化交融的开放校园里,成为一个记录者,成为一个参与者。
我们也是一个思想者。“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我们一直在理解着这句话,并试图用真实的影像去诠释它的内涵和外延,试图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演绎一场感官与思想完美结合的盛宴。
校园电视做到“真实”不难,想要复制,不易!
因为,校园电视并非一个标榜独行的钓叟,也不是俯瞰尘世的天外来客,它是同声相应的学校生态中的一环。校园电视台因生长在这个独特机体中,才孕育出今天校园电视的别样风光。它就像榕树的气须,扎根这块适合生长的土地,才会年复一年,枝繁叶茂。
校园电视,十年努力。成功的背后,是外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外校和谐的人文氛围,是学校领导的超前视野,是全体师生的包容理解,因此,它像茅台一样,无法复制。
所以,我们庆幸能在这个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酿出“外校琼浆”,我们更庆幸能成为这生态中的一员。十年来,总有人会问:一群职业电视人,理应走向社会,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为何蜗居一隅?我们的回答是:也许走向社会,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了,留在这里,我们可能会把电视做到极致,毫无疑问,这是距离理想最近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梅妻鹤子,谈一场与校园电视的倾城之恋。当然,我们也并不是理想男、梦想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能赚得足够银两养家眷,足矣。
但这份工搵的却不容易。
因为,外校人的日常工作并非轻松美丽,这个校园也远非插些筷子即可成林的地方。十年来,我们以“热爱”的名义,无限榨取身体的剩余价值:忘不了,为一句同期声,搜遍了无数影像;忘不了,为一段配乐,找遍了无数网页;忘不了,为一句解说而搜肠刮肚、翻江倒海,为一个创意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
十年,不足以建成罗马城,却足矣让一个电视小孩长大成人。从年少轻狂到淡定从容,从求个体生存到肩负学校重任,我们伴随学校一同走过风雨见证彩虹,性格就是命运,如一坛墨泼于纸上,我们荣辱都与影像有关,我们的命运都与影像相连。
为了这份荣辱,校园电视人依然会默默地做事,小心地做人,我们不求以后的工作可以石破惊天,只求十年的思路可以血脉相连,十年的后面,鸡鸣风雨,天地久远。
在十年的节点上,校园电视人用这段文字为自己的过去画上一个句号,因为有了结束才会有新的开始,有了新的开始,才会梦想千年。
写下这段文字,敲出最后一个句点,我们又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