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征文选登——快乐的转角
我有一间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点儿也不夸张。我这房子,面朝的是天鹅湖“这片海”,享受的是只要天暖就有花开的外校。
这里是教师宿舍“素心居”,俗称“图书馆”,据“老一辈”们说,这栋楼是以前的图书馆改造而成的教师宿舍,所以房间够高,楼梯宽阔,走廊明亮。
在外校,谁没搬过几次“家”,谁就不可能真正“定居”下来。我“定居”在这里,因为在这里不孤单。人是最怕孤单的,而消除孤单的最好办法就是投入到一个集体中去。一个好的集体,会让人心生留恋,克服困难。年级组如此,外校亦如此。年级组的同事有不少都住在这栋楼上,上班、下班、吃饭,都有“伴”,伴着一路笑声,开始或结束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五、六楼楼梯转角处。那里储存了我们响彻云霄的笑声,见证着姐妹们的快乐生活。
民以食为天。作为在舌尖上中国的一介草民,我当然不可避免的成了“吃货”。说起我们喜欢的转角,这和“吃”少不了关系。这图书馆一共六层,五楼、六楼的转角09号房住的都是我们组的同事,09号房的门口大约有十几平方的空地,宽敞明亮,作为一个天然的聚餐地,这真是一个好去处。再加上房主热情好客,这两个转角就成了我们的“战场”。
要说吃饭,食在广州,天天出去吃,也有吃不完的美食。可我们一帮子吃货,早已不满足出去吃的“无聊”,要自己做“大厨”了。足不出户就能吃到喜爱的美食,谁会不举双手赞成呢?
都想做吃货,谁干活呢?老大徐艳珍说了,干活干活,不干就没法活。老徐最让人佩服的本事就是,在谈笑间安排人做事,让你无法拒绝的真诚,和着她媚到无敌的笑声。就说这吃货工程吧,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管理才能,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菜吃,餐餐可打包;人人吃得饱,个个想下顿。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我们启动了吃货工程方案。阿罗主动承担了“饭堂书记员”,负责安排每次周末的吃货工程地点、承办人等,每当她高声宣读之时,总是赢得最热烈的掌声。
大厨部成员有老徐、阿罗、小叶、芬芬等几位会做菜的强人担任;采购部成员由有车一族阿莲、老柯、小詹等承担,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老公支持团。采购部长由老柯家先生晖哥担任;杂工部有霏霏、阿霞、小金子等几位勤劳能干人承担,专门洗菜择菜,备料;洗碗部收纳几个像我这样的厨艺无潜力的人。阿宏,是这“吃货团队”里唯一的男人,物以稀为贵,随便哪个部门,只要他愿意去溜达,都欢迎。他能说会道、巧舌如簧,只要贡献一张嘴,发挥他的幽默特长,多吃多说,渲染气氛就足矣。晖哥,这个满面笑容的编外部长,活干得最多,吃得最少。他不仅采购,有时还客串大厨、杂工,是个真正好“老公”。我们都亲切的叫他晖哥,因为他为大家干活从不推脱,真正是“一心为公”,所以有时大家也戏称他“老公”。他呢,呵呵一笑,憨厚中透着幽默。由于工作时间不同,晖哥常常是干了活吃不上饭,偶尔赶上吃点残羹剩菜,大多数时间就只好吃打包。如果评选“感动吃货”人物,他一定是全票当选!
吃货工程启动后,各部门负责人走马上任啦。
大厨部首先派代表征求各位吃货要吃什么菜,每人报一个菜名。大厨根据菜单列出食材,作料的分量,交由采购部办理。到了约定的时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来了——临时的“工作间”。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同志们也经常主动请缨把“工作间”放在自己家。但为了方便,总部一般都设在09房的阿罗、霏霏家。有时定在15房,因为小叶子和周美女、阿霞家的厨具一流、房间宽敞。在“工作间”大家各司其责,有力出力,有物出物。
老徐,真正是一支奇葩。她把大厨的“腕儿”挥洒到了极致。你看她:围裙在身,菜刀在手,杂工在周——
“大蒜!”
霏霏马上拿来。
“辣椒!”
阿霞立刻双手奉上。
“洗锅!”
小金子赶紧接过去。
……
一呼百诺,总之,老徐一声叫,马上就有几人应声而来。听着她切菜的砰砰声,你就会憧憬着一道道美味出炉;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一种家的温暖就会在心底滋生。
饺子好吃,大家包。“徐娘饺子”很有名,关键在于饺子馅。老徐和好了馅,客厅里,大家开始包饺子了。天南海北的人凑在一起,五花八门的饺子聚在一桌。代表着个人水平、地域风格的饺子们,排好队,好整以暇地等锅里的水开。手里动着,嘴巴却没停歇,她评评你的饺子,你说说她的故事,轰然一笑,其乐融融。在这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里,我的嘴巴我做主,想说想吃,无需顾忌;大家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那感觉真像是一家人过春节呢。
厨房里,各大厨大显身手,各式菜肴正在进行时,香味四溢,热气腾腾。
上菜啦——
转角处两张方桌一拼,各色菜肴一摆,华丽丽的“满汉全席”啊。周家的盘子盛着张家的菜,叶家的汤盆装着郭家的炖菜,各家特色的碗盘中盛着百家姓氏的菜肴:娟娟腊肠、媚娘艳鱼、阿罗糖醋排骨、芬芬姜猪脚、小叶罗宋汤、阿旭水果沙拉、霏霏爆炒四季豆、晖哥翡翠白玉汤;还有许多诸如牛肉丝、榨菜头、萝卜丝之类的菜肴等着大家品尝命名。
一时间,生活的香味溢满整栋图书馆。过路人都会赞一声:好香!听到的赞美的人连忙邀请对方加盟。互动间掩饰不住的自恋、炫耀、开心……
食指大动。
风卷残云。
徐娘饺子最受欢迎,往往出来一锅抢光一锅;有贪吃的撑得最后连菜也吃不下去了。老徐往往会吆喝一嗓子:留点打包,快吃鱼呀。于是,媚娘艳鱼很快只剩鱼汤;这个说,你们给我的糖醋排骨打打分啊,那个叫这盘菠菜真不错,还有的人干脆建议老徐开个餐馆,将来我们退休了都到她那餐馆打工去……光群这个自封的“美食部长”,尽显“吃货”本色,她喝着秋蓉西式的“牛尾骨汤”,眨着雪梅的“秋波”,连声夸着媚娘的“艳鱼”:“哇,太好吃了!”那颤巍巍的魅惑撒娇音,极尽娇媚的眉眼,让闻者骨酥,见者电倒。
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气氛。我们的特点就是:让快乐热情奔放。只要有我们在,快乐就会迎面扑来,喧嚣的热浪,让人闻声侧目。这群人没几个不是大嗓门,这样一顿饭岂是一个high字了得,七盘八碟的菜很快抢光。只见这几个油光满嘴喝罗宋汤,那几个围着大垃圾桶啃着可乐鸡翅,有的人撑得夸张的扶着墙,有的人开始嚷嚷打包。
说起打包,还真的佩服老徐。她做为大厨,每次做饭操心出力,吃得最少,干得最多,打包最多。不过她打包主要是为那些家里有孩子、老公的同事考虑,当你吃饱了喝足了,还有老徐一句温馨的话:孩子上学辛苦呢,把这带回去给孩子吃;老公也是大后方,不能让人家饿着……
笑声还在萦绕,香味还未散去。吃饱喝足之后,洗碗部的人留下打扫战场。其他人心满意足的散步去了。
转角处,垃圾桶静默着。从无到满的它,想必也是前所未有的心满意足的快乐。
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气氛,隔一段周末时间就会在各家上演。美味佳肴固然令人回味,快乐的聚会才真正让人不舍。有人说,快乐是灵魂的香水,它随笑声散发,伴幸福四溢。这份快乐是如此温暖,以至于形成一种境界:生活中的转角,如此之多,让我们快乐的享受外校生活。
快乐是如此容易传染。吃货工程鼎盛时期,香味辐射之大令外组朋友拿锅赞助加入,让路过朋友闻香下马。喜得下一代不吃不足以表达庆贺,乔迁新居一定要大吃一顿才算“闹新房”;成功“公开”要搓一顿以示“解放”,完成一项重大活动更要举杯交箸共庆结题;心情好,大家把酒言欢;郁闷了,以饕餮驱赶不爽……
快乐是如此容易满足。只要你身边有朋友,心中有片海,眼里有花开,无论在哪个转角都能找到它。它就像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升腾在喉咙之间,让你在某个黄昏,不知不觉间,打了个饱嗝,向着温暖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