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飘散不去的诗意

文字:胡庆华供稿:中学语文组图片:时间:2012-05-02点击数:1690

 

语文老师与书结缘那是一种必然,语文老师举手投足之间必然有诗意,那却是不尽然,像我,村姑一枚,俗气之至,诗意的事很少与我相伴。不过,今年的读书节,却硬是逼着我诗意了一回,现在,那飘散不去的诗意还在身边缭绕……

兴致盎然的准备

四月中旬,外校第四届读书节就已经拉开序幕,初一年级当然随着安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重头戏就是闭幕式中的两个朗诵节目。第一个节目备课组一下子就做好了决定,集体朗诵《少年中华》,领诵、舞蹈、合诵人员五六十人,定为大节目,一看朗诵内容、阵容、舞蹈的配合,就觉得大气恢宏,在霞姐与薇薇的高水平的指导与努力之下,结果彩排、表演果然让人觉得是眼前一亮。

第二个节目我们定位为小节目,人数在十六人,最初打算每个人都有朗诵的机会,因此在选择参与人员时,大节目只要了四个领诵人员,其它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全被我和“小象”老师收罗,我们备课组一起商量了节目的大致内容,我和向燕萍负责,这是我们最初的节目内容:

题目:《诗意的黄昏》

背景时间:时间在第八节读书课,雷阵雨过后,红霞满天

活动形式:初一同学自由朗诵诗歌的活动课,以生本小组展示的形式让同学们上台表演 

节目过程:由同学们一起背诵《木兰诗》开始引出大家喜欢的诗词(古代、现代都可以),然后大家各自朗诵一番,最好还要解释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最后引出年级读书节三个精彩的对联展示(最好制成横幅),最后由大家朗诵《木兰诗》结束(也算是首尾呼应)。

我们大家一琢磨,这个节目形式活泼,符合初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快乐读书就好,一定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设想不错,估计有戏,开始吧!

那边大节目已经确定领诵,合诵人员,舞蹈都已经安排到位了。

而我们才找来十六位同学,大致讲解了这个节目的思路,确定了活动课的主持人,同时让大家周末在家准备自己喜欢的两首诗,打印下来供老师挑选。

十六位同学领到任务,有的兴奋,有的茫然,有的莫名其妙。

反正我和“小象”老师心里还是有底气的,不就是个小节目吗?我心里还美滋滋的:我也要做一件有诗意的事情,有趣,让孩子们各施所长不就可以了,哈哈!^_^

其实我们想的太简单了。

 

曲折艰难的写作

星期一同学们将自己所选的诗歌送到我们面前,我和向燕萍都有点无法驾驭的感觉,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散文……天!五花八门!孩子们还很有主见,有的还不理解诗词的含意,就凭直觉喜欢,这十几个孩子中大部分同学都是一个意见:“老师,我喜欢我选的诗歌,不要改变我的,好吗?”

“那好吧,这些诗歌怎么串联,我来写稿,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请你们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吧!”我大声告诉同学们。

十六个孩子朗诵开始,那是“怎一个热闹了得”,毕竟这些孩子是每个班的朗诵佼佼者,首先态度非常认真。有的表现得可圈可点,有点断错句,有的读错字,有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所选诗词的含意,让他们自己表演一下,做几个与诗歌内容相关联的动作,孩子们都傻眼了,不知所措,一看这种情形,我在心里嘀咕:“可能麻烦了!这个节目不好办。”

我将孩子们所选的诗歌带回,准备写稿,三天的时间,我几乎没办法动笔,就连做梦也是这个节目的问题:主题?没有!原来设想的形式?太散!时间起码要十五到二十分钟,就是这样长的朗诵节目,在时间上也会被人轰下台。还要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不喧宾夺主?……我在心里呐喊:“苍天啊!大地呀!这是谁出的馊主意呀!”我完全忘记了我也出了主意,什么诗意都荡然无存,只剩下惶惑,以及越来越少的时间。

记得中国古代有一位读书人书读得不好,总不能考中秀才,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很好奇的问:“怎么你们考秀才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读书人说了一句大实话:“你肚子里有,而我肚子里什么也没有!”

我一想,生孩子我可没有难产,因为女儿很爱我,舍不得让我难受。今天写这一篇小剧本,可真有难产的感觉:

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歌、散文……不能什么都有,对,同学们有一半选择了宋词,好,只定宋词,其余的,删!

以《木兰诗》开头结尾,形式不错,符合初一年级所教的课文,只留前后一部分?好的。写出来一看,不行!与宋词主要内容不符。时间也不够!删!

最后引出年级读书节三个精彩的对联展示(最好制成横幅),形式不错,有创意,保留。写下来。天啦!怎么这么别扭,与宋词整个氛围不符,删!心痛啊!

宋词选几首?每人朗读一首,那是不可能,分组吧,一个主持人,其它分四组:主题分别是:豆蔻少女竞风流  快乐田园精神爽   家仇国恨愁不尽  豪迈英雄时代传   共选择了九首词,好了,符合每个人都能朗诵的初衷,实现了对孩子们的承诺,可以了。

     主题定为:细细品读长短句, 古典诗词少年梦   蛮有诗意的么,不错!

     四组同学展示朗读必须要一位同学串词,那就需要主持人一位,好,写出她的词语,可以了。写出来一看,文辞华丽,点明宋词的优美,不错!终于表现了我胡某人的诗意了,值得赞赏。

     读书节要点一点读书节的意义,现在的孩子只知道读一些玄幻、探险盗墓、鬼怪、言情类的书籍,唐家三少目前满天飞,唉!经典书籍真是离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远了,以什么形式能过吸引人呢?对!快板!顺口溜!太好了,创意很好喔。

     …………

    终于,剧本出炉,不!应该是出生,有点难产的感觉,三天三夜不得安宁呢!

 

矛盾痛苦的抉择

 剧本写好,选择练习场地,真要感谢美术谢晖老师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需要,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将他的美术教室空出来给我们训练。通知孩子排练时间场地,细心的向老师从来不会忘记。训练同学们的朗读,我和向老师每人训练两组,指导一组,另一组自己训练,一节课下来老师同学都觉得很累

还要寻找会打快板,能说会演,胆大活泼的男孩子,向老师慧眼识英雄,找到了两位,原定选一位。我一看,不错,两位都录用,皆大欢喜,于是指导他们写作“数来宝”。

彩排时间就要到了,音乐、背景都是向老师一手包办,效率很高。抓紧时间合练,才发现我们的节目,最长一次需要十五分钟,最短也要十二分钟。管他呢!让孩子们完成这个节目就可以了。

彩排那一天,初一年级的大节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个字,“好!”我们的节目除了快板是一个亮点之外,其他的都拖拖沓沓,单调乏味,自己都觉得无法向自己交代,不要说我们语文两位教研组长都提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时间太长,必须压缩!”

彩排以后,我和向老师差不多是“执手相看泪眼”了,痛苦了许久,想了很久,共同决定:“删!大幅度的删减!”

我俩定下主题:宋词中婉约、豪放两派,只留下五首词,四组中间串联的主持人的角色,删!只留快板贯穿始终……

现在让我们两位老师最为难的就是孩子们的角色怎样安排?男孩只有四位,分工不难,压缩一首词没有问题,主要是十二个女孩,只有三首词,没有朗诵机会同学们的情绪怎样安抚?我后来大胆决定:让女孩子们自己决定,愿意留下来的自己选择角色,不愿意的可以退出,可是训练了两个星期,真让她们退出,我俩心里也不好受。

十几个女孩围在我们身边,那一段时间才是我们这个节目真正诗意盎然的时候,才是我心中真正领悟到女孩子心灵的美好,顾全大局的气概,那也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动力:不记下这一个节目的形成过程会让人遗憾。

这十一个性格各异的孩子一致同意删简节目内容,我说只有三位领诵的女孩,她们很忐忑地问是哪几首,我们说:《忆秦娥》《清平乐》《声声慢》,在一阵沉默压抑的气氛之后,女孩子们活泼的声音又出现了,你一言我一语就将领诵确定了,这三个孩子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人选,孩子们公正无私、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我心中泛起一阵感动的涟漪。

下面一个问题:剩下的孩子怎么办?“我演那个快乐的过年少女,我可以穿漂亮的古。”“我们几个可以演《清平乐》中的角色”“你演那个,因为你像一个老婆婆。”“那你就演翁,你就是我的老伴,我们一对老夫妻。”“林佳欣最像小孩,她演小儿最好!”“我太高了,不能在清平乐·村居》中演角色,我们配合刘晨艺,帮她朗读《声声慢》,替她造气氛”……

这些女孩心思灵敏,不到半个小时,角色就已经定下来,而且还增加了两个人物:《声声慢》中的独舞,豪放派中的武术。

让我用真诚的感谢与快乐的笔墨记下这些值得我记住的诗意的孩子们:

快板:(数来宝)  12班 黄俊博、14班 陈马雨翔)

忆秦娥        朗诵:15班黄惠显   表演:3班 罗华美 

清平乐·村居  朗诵:13班谭慧婷  

表演 10班 阮佩珊 刘蔼心 林佳欣   4班 杜卉妍

声声慢   领诵:13班  刘晨艺  合诵 13班 蒋艾桐   3班 冯思懿 9班叶蕾伴舞 

舞蹈:3班   肖依琳

《江城子.密州出猎》  朗诵    11班李振鹏   13班 周启鸿 

《满江红》   朗诵    4班 杜建泓   11班  伍立鹏  武术表演  9班罗仁杰  

晚上我连夜加班,将剧本重新改编,那是星期四,第二天向老师已经将印好的资料发给孩子们熟悉,可是下一周就是期中考试,考试完之后也就是正式演出的时间。

还有那一周周末必须要解决服装的问题。

 

回味无穷的结局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向老师带着这一帮孩子们只要有时间就进了排练室,我们真正的排练时间就只有期中考试以后的那几天,还好孩子们非常努力,整个节目时间终于控制在7分钟左右,现在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熟悉过程。

这个团队女孩做事比较认真,服装我们提供了参考意见,其它的都是孩子们自己解决,上网买,到水阴路租,这也体现了我们外校孩子们很强的办事能力。演出那天,服装全部到齐……

还有演出的道具:茶壶、锄头、茅屋、青青草、满地黄花……自己动手吧,星期五那天早上,我匆匆领好材料,领着罗华美、冯思懿利用午休时间,连画带剪,匆忙粘贴,仔细检验,道具终于完成。

正式演出之时,孩子们自从节目改编之后,从没有到舞台上走过台,自己站在什么 位置都不知道,别的演员在七点左右进场,我们六点已经在台上走位了。

整个化妆间被我们这十几个人占领了。

“老师,我们的衣服太大了,你看着袖子。”“不着急,我帮你们订好就会短一些。”我赶忙做起了针线活。

“哇,杜健泓穿上将军服很有气势。”

“你们这两个打快板的,穿上书僮衣服真有趣。你们的衣服是自己买的吗?”“对呀,很好看吧。”

“朗读《声声慢》的同学好高,穿上高跟鞋就更高了,美女耶!”

“你看刘蔼心戴上假发很像老婆婆,还有那可爱的眼镜,哈哈!

杜卉妍,你别把锄头忘记带了,也别让人弄坏了!

整个后台乱成一片,到底是初一的孩子,也许这就是别样的诗意。我也在这匆忙中快速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演出之时,孩子们很紧张,节目与节目之间总是衔接不够,让人总觉得节目演完了,那讲快板的同学匆匆上场,还有很多细节还要琢磨……

我们没有想到节目能够收到好评,这是真心话,我们只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尽力而为罢了。

节目演完,孩子们下台就问我:“老师,我们表现得怎样?”我肯定说:“不错!不错!我们顺利完成任务了!”孩子们很高兴的说:“顺利就是胜利!”

这些孩子真是好样的。

最后,我和向老师在后台到处收拾孩子们的服装,还有遗忘的物品,这些孩子胜利之后,就飞也似的跑了。

这些粗心的初一的孩子……

回味整个过程,发现孩子们的潜能很大,只要你能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会给你惊喜。而这个平台的搭建、构思也许就要考验指挥者的水平与魄力。

我和“小象”老师高兴地步出黄华楼,在淅沥的雨幕中回味“读书节朗诵会”的诗意,让自己再一次高雅一些,有趣!

 

 

网友评论

  • 网友:gwfxzxf  于 2012-05-02 10:42:43 发表评论  
    朗诵也有生本,高!搞大型节目很不容易,尤其是老师,向所有为读书节奉献的老师致敬1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