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远赴阳山精扶贫,蒲芦洲村巧会师

文字:刘蓉供稿:党总支图片:刘蓉时间:2019-07-11点击数:1251


7月9日早上7:45,由校党总支书记黄巧萍、副书记李小萍带队,小学、初中、高中和行政后勤各支部代表组成的扶贫小分队,向着阳山县进发。

早上一场雨,天气比前两天凉快了一些。说来也怪,前两年跟书记去扶贫也是这样,明晃晃的烈日当空,突然就下起小雨来。
一路顺利抵达阳山县城。黄书记指着前方的分岔口说到:“这里下去是一家低保老人,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又离得比较远照顾不了,老人只能靠自己打打渔为生。”
老人据说曾在政府部门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可年龄大了就没有了固定收入来源。上一次我们最后去的老人家。看起来一推就倒的瓦房居然没倒,“走进一间房,四面不见墙”。昏暗的瓦房内,客厅与卧室仅挂上一张高高的塑料布隔开,床上堆满了不辨颜色和形状的衣物,只留出一个人的位置。
微信里驻村干部、广外大保卫处副处长林安杰老师在呼叫黄书记:在归石村停车,慰问。于是我们离开县城,继续驱车前行。
“书记,这家不是上一次就盖三层新楼了吗?”车停在归石村村口新村牌前面,好熟悉……对了,这不是上次来就盖了新楼那家吗? 我忍不住扒在车椅背上,出声询问。
“对啊,这家脱贫了,我们已经取消了对他的帮扶啊。”黄书记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正疑惑,驻村干部之一的植仲培老师迎了上来:“欢迎黄书记、李书记和各位老师来阳山!”
寒暄间,黄书记向小植老师提出疑问。小植老师哈哈一笑:“书记,您跟我来。”
我们跟着小植老师,走过五六只鸭子游来游去的池塘,踏上满是“绿黄金”的曲径,闻着“沁”人心脾、多元时变的原生味道,绕过第一排房屋,走了大约一分钟,就进到一间白墙红门的屋子。记忆中的低保老人笑逐颜开的迎了上来。
“啊呀呀,原来你住这里来了呀!”黄书记开心地和老人握手。
原来,老人本就是归石村人,今年村里修了新房,老人就搬了回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老人旧居门前那棵大树,怕是难知老人如今的幸福生活吧~
我们一路感慨,重新踩着新鲜的乡村小径回到停车处。
“咦,这是……”
村口停了辆20人座的中巴,一看下来的人,黄书记快步上前:“你们到了啊!”
原来,我们正遇上广外大艺术学院和新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前来蒲芦洲村开展精准扶贫慰问暨主题党日活动。
在小植老师的带领下,两队人马来到蒲芦洲村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我们又见到了同样前来慰问的广外大宣传部的领导和老师们。
黄书记代表我校向蒲芦洲村党群服务中心捐赠了530本书籍,包括各种绘本、寓言故事、历史、科学、中外名著、中英词典等。
捐赠完毕后,我们上得二楼会议室,和大家共聚一堂,听取林安杰老师介绍扶贫经验和现状。
林处首先介绍了扶贫工作组目前的三个工作重心,即:乡村振兴,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扫黑除恶。县政府正在加快乡镇旅游建设,将联合打造岭背镇成为“森林小镇”,从“南岭水乡”一直到广东第一峰,都是建设的重点。林处说,村里实行的是集体经济,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柚子,共有约5000亩。去年新建了石斛培育基地,幼苗培育很成功。石斛采收期2-3年,有望在来年开始逐步改善村民的人均收入。
我们在新添置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党群工作室里,观看了阳山县拍摄的宣传片《金月亮银月亮》。宣传片以当地新娘婚嫁习俗为主题,美丽乡村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据林处介绍,该片制作耗时两年,在蒲芦洲村完成主要取景,主题曲由挂村的县政协副主席亲自填词。
稍事休息,林处便带我们去参观新建的石斛培育基地。油油的小绿苗,粉粉的花朵,寄托着村民和扶贫工作者们美好的愿望。
随后,林处和小植老师带领大家到蒲芦洲村柚子基地参观。我东拍西拍就掉到了队尾。
“墙拆了?!”
去年,穿过小桥进入村子,第一眼就见到一面近十米长的白墙,上面画着色彩浓郁的壁画,非常漂亮。
“拆咯拆咯,要修个带围场。”旁边一名看热闹的村民,操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
我晕了下,看着他比划的手势,心念一动:“是要建个广场吧?”
他连连点头,用粤语再说了一遍。
“那多好,以后可以在这里搞搞活动,听听大戏。”我想起荔枝湾的那场露天粤剧。
他乐了:“系啊系啊!”
“阿叔,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咯~”
他笑眯眯的点头。


附:扶贫小分队名单
党总支:黄巧萍书记、李小萍副书记
小学党支部:李蔚、岳虹
初中党支部:陈坚松
高中党支部:刘蓉
后勤行政党支部:杨振江
校工会:黄超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