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北京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工作坊
2019年5月24-26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工作坊”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成功举办。我校初中部语文组陈春香和何塑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学习。工作坊特邀廖飞、彭莉琼、来凤华三位一线名师为主讲专家,为参加学员带来了6场专题报告及3节课例展示,学员老师们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满满。三位专家的报告切实解决了一线教师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与问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廖飞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路径》专题讲座。他从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的长效机制建设谈起,倡导把阅读空间打造成学生的天堂。他以课程统领的方式,分年级分层级拟定课程目标,从激趣与习惯(六年级目标)到情趣与速度(七年级目标)到方法与积累(八年级目标)到读写与思辨(九年级目标),最终指向批判性思维培养。下午,廖飞老师亲身示范了《水浒传》导读课,通过“看一看”一句话图说故事,熟悉故事情节;通过“想一想”给最喜欢的人物思维导图评分,读懂人物个性;通过“辩一辩”少年该不该读《水浒》的情境活动,在正反方辩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深水区即主题思想,从而实现思维力的提升。
廖飞老师专题讲座
深圳市宝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彭莉琼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初中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如果说廖飞老师是宏观层面的统领,那么彭老师则从微观层面进行了过程性的具体指导。首先,她借助问题激趣、学法指导进行读前导策略;其次,她根据学生不太喜欢读经典,对名著中的人物命运简单下结论的这一问题,通过画思维导图、路线图,微信设计,板报推进,补充目录,设计腰封,擂台赛,名片制作,观影对比等丰富而有趣的情境设计进行读中指导策略,活动串珠,享受阅读;最后通过颁奖词,墓志铭,邀请函,赠言,书信等以读促写,通过对比阅读,开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以读促读,以这些读后导策略实现学生精神的成长。
彭莉琼老师与八一学校的同学们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特级教师来凤华老师,则是从初中整本书阅读如何多元评价来谈,以一个新的角度,给了我们更大的刺激和震动。的确,阅读本身是内隐性的,如何外显及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作业、批注、检测四个维度来调控学生的阅读状态,引导学生通过重视过程来期待满意的结果。当然,个别化原则也非常重要,毕竟阅读本身就是个性化的行为,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
来凤华老师课例展示
三位专家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点灯人,点亮了与会老师心灯。而我们也会去做这样的点灯人,把一本本格调高雅、耐人寻味的经典名著带到孩子们的面前,去点亮一盏盏让孩子精神成长的灯,以希望之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遇见,一本名著就是一个世界,一个语文老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精神家园。首先,时间保证,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体系;再通过任务设计和问题追问,让学生呈现出思想认识的过程:从“没想到”进而能够主动去书中找内容佐证,达到“再想想”的阶段,进而关联对比到另一本书(或一类书);通过读通、读深、读透,走向深层次阅读,最终实现精神的成长和思维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