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组科技节活动来了
本届科技节生物组共组织了3个活动。
一是高中部生物社组织华南植物园研学活动。5月2日,广外外校高中部生物社成员及生物爱好者聚集于华南植物园大门前,这次的活动由王强老师带领,活动的主题为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榕树是华南常见树种,然而榕树的秘密却不得而知,榕树有发达的气生根,可以形成支柱使榕树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榕树发达的板状根对榕树起到加固防倒伏的作用。最奇妙的是榕树和榕小峰的互利共生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棕榈园。棕榈科又称槟榔科,这种植物多为单干直立,叶子多集中于树干顶部,且多为掌状分裂或羽状复叶的大叶。砂糖椰子,蒲葵,三药槟榔,琼棕,鱼尾葵便是属于棕榈科植物。其枯叶易脱落,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质的叶鞘,韧皮纤维为死细胞。同时,老师也给我们划出了椰子的内部结构图。
然后我们到了孑遗植物区,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多种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濒危物种。多种孑遗植物为裸子植物,而“鹅掌楸”属于被子植物,叶子形状极似马褂,被称为“马褂树”。笔筒树与落羽杉为华南植物园中孑遗植物的代表。而笔筒树又属于蕨类植物。落羽杉都为高大乔木,花(实际不是花)为孢子叶球,雌雄异花,同株。落羽杉的气生根生长于地面上,为呼吸根,有帮助植物通气的作用。
走过了孑遗植物区,我们来到了“蕨类 阴生植物园”。蕨类属于阴生植物,而阴生植物指的是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比较低的植物。这类植物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就可达到光补偿点,足以补偿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量,所以在弱光条件下便可生存。
现代的蕨类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特点为其茎长于地下,横生。其叶子多为羽状复叶或条状。叶片背面有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为褐色,而不同植物的孢子囊形态各异。
最后,我们来到了苏铁园,苏铁的叶片呈角质,比较坚硬由于其根系并不发达,在当年气候条件下,光照强,所以表变呈蜡质,可以降低水份的蒸腾作用,保持充足水分。苏铁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分为小孢子叶球与大孢子叶球。小孢子叶球由小孢子叶组成,小孢子叶内面有小孢子囊,小孢子囊中有小孢子,即花粉。而大孢子叶球由大孢子叶组成,下边会长几个胚珠,受精后将会长成种子。老师说,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大小孢子叶球。
5月13日,作为我校第九届科技节活动之一,我校高中部生物教研组组织了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竞赛。
本次活动有高一备课组承办,高中部全体生物老师共同完成。
本次竞赛活动是把高中生物中的三个经典实验作为竞赛内容,这些实验分别是: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参赛学生需向评委老师呈现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提取的色素绿叶、层析得到的四条色素带、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至少一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通过对完成以上项目的质量以及用时计算成绩。
每个班级选派一个由四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共同完成以上实验。比赛过程中,同学们从操作熟练,配合默契,可以看出他们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找我较好,对实验仪器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熟练。
这是生物教研组第一次组织实验竞赛,这类活动在以后的科技节中将作为一项常规活动。
高二年级配合选修课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了传统食品发酵的操作活动。高二年级的三位生物老师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专门拿出课时组织学生亲子体验传统发酵技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高中生物选修内容还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蛋白质分离、DNA提取、植物组织培养等试验操作内容,可惜不具备开展这些实验的条件,实际上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这些实验操作是不能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