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根神奇的鱼竿!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这门学科就是这个“渔”!
“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对于这个问题,孙老师并不着急让学生去寻找答案,而是问学生“装满”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虽不完整却个个互相补充:“装到不能再装就满了”、“刚刚好装9个,不多不少”。确定问题前提后,孙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的是用圈一圈的方法,还有的是用箭头连减、算式的方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教师总结后,学生逐步从具体的“圈一圈”的方法抽象出算式,那么接下来分面包、分组等问题的解决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啦。
朱老师《认识小括号》的课不走寻常路,没有让小括号赤裸裸的直接出场,而是带领孩子们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朱老师说:“10-2+3,请你和同桌合作创造一个符号,可以先算2+3”,孩子们兴致盎然,积极思考,热火朝天的动手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小括号”就隆重登场啦!自己“创造”的符号就是有优先权——括号里的要先算!这节课的重难点于欢乐中不攻自破。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这节课,万老师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正确列出连加算式并计算,了解列表解答、画箭头解答的方法,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并且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分别巩固了这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万老师始终教会孩子按步骤解决问题,学会有序思考。解决问题时,先要弄清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用简单的图把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这样便于理解问题与已知信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解答方法。解答之后自问:这样做对吗?计算出结果后还要认真检查,用加法计算正确吗?计算的过程正确吗?单位正确吗?确认都正确后,写出答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落到了实处,特别是引导学生认真地检查,养成了良好的检查习惯。这样培养的孩子碰到什么样的解决问题都能够一步步攻破。
数学是一门让人变聪明的学科,掌握方法一通百通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孩子们的学习目标,我们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