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绽放
——初二(11)班小型家长会侧记
从初一到初二,一路走来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罗萍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真诚、真挚的关心和呵护,可以感受到罗老师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初二下学期“分水岭”效应渐显,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绽放,罗老师召集了部分家长,开了一个小型会议,目的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寻找出激励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4月14日,天空飘着小雨,罗老师早早地来到会议室等待家长的到来。下午3点家长会开始了,罗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校高中部今年高考的优异成绩,接着分析了中考的严峻形势,最后讲了一下现阶段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生理出现显著变化,身心发展日趋完善,性格特点逐渐形成,在孩子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如果由于教育的缺位、没有及时跟进而让孩子错过成长、错过机会,多年以后,会不会遗憾和后悔呢?”——发言最后,罗老师语重心长地道出了内心真诚的声音。
面对罗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孩子的成长经历,家长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有困惑、有无助、有无奈、也有惊喜和欣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明晰了教育理念:
第一、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作为教育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能缺席的,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终身课题,家长要根据孩子在不同阶段呈现的不同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积极思考充当怎样的角色、努力诠释好的不同角色;要认真配合学校、老师,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和教导。
第二、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精灵,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无限相信、无限爱护的,但是“相信”和“爱护”不等于“放任”与“随意”;相反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寻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方法、激起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力量才是“相信孩子”“爱护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节奏,“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相反,它需要教育者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采取不同的策略、施以不同的力道,这个并不轻松的“顺应”过程是对教育者智慧和耐心的考验——对结果的不强求不代表对过程的不努力。
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后,接下来就是寻找方法,哪些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家长们分享了根据孩子特点制定的育儿经:
有的说要做“有效沟通”。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要注意惜“言”如金,做有效沟通。
有的说适当时采取准军事化管理,通过一段时间内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做到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提振精神面貌、养成良好习惯。
有的说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清晰规则。针对孩子不同时期发展实际提出阶段性的期望,用“阶段目标”引领孩子成长。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的行为准则,通过立规矩,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立规矩,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界限,让孩子享受建立在规矩基础上的真正的自由。
有的说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可以从身边小事、也可以从家国大事;可以从国内形势,也可以从国际形势;可以从现实发展,也可以从历史经验……时时刻刻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孩子施以影响、加以引导,从而激发孩子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内在力量,促进孩子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
在热烈的交谈中,夜幕悄悄降临,家长们还是意犹未尽——关于孩子父母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在想教育没有标准范本、教育没有固定格式,但是只要是用心、用情、用智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相信经过这次的思想碰撞,家长会和老师会戮力同心、携手并行共赴直抵孩子心灵的美妙之旅、迎接每一个孩子的精彩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