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师课堂,悟教学思想
——观摩杨元辉老师公开课有感
本周,化学教研组长杨元辉率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常见离子的检验》,让我深深感悟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原来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杨老师整堂容量多但条理清晰;用问题导入而且环环相扣。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的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学生大多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各自有不同收获。从杨老师的课中,更深入的体会到这节课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记录一下大家共享。
《常见离子的鉴别》一直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杨老师首先用亚硝酸盐中毒的视频和查酒驾的图片引入了课堂,引起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为让学生掌握鉴别物质的思路和提升思维方法,整堂课杨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解决一些常见的离子的检验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复习零散的化学知识,杨老师将有关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为知识条块,使其薄有纲、厚有目,制作的ppt课件、编写的学案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杨老师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实验,共享学习成果、贡献学习困惑。在实验过程中,杨老师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关注全体、重视指导,倡导民主、鼓励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学素养。
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题技巧,杨老师安排学生适当演练实验习题,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课后,教研组及时进行了研讨,大家就问题导入的有效性,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关注到学困生发言问题都做了思考,也感悟到平时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重要性。愿我组老师在这样有意义的教研中不断提升,让我们的化学课堂不断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