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王震海老师谈如何听课与评课
——记高中化学科组第二次教研会
3月7日下午5点,高中化学科组在8栋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教研会,会议由沈国品老师主持,全体高中化学老师到会,特邀督导室王震海老师参加。本次会议的议题有两个:本学期高效乐学公开课的要求和安排;王老师分享关于如何听课和评课的心得。
首先,沈老师针对下周学校即将举行的“高效乐学”研讨课活动,做了以下说明。化学组将在下周推出三节公开课,分布在高中三个年级,主旨在于探讨在不同课型下如何实现“高效乐学”。化学组秉承一贯踏实钻研的传统,提出了2点要求:1、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问题;2、设计好教学模板,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形成能够推广的范式。
接下来,王老师分享了他关于如何听课、评课的心得。王老师认为听课在于“四看”。一看情景导入,注意是否有效果,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二看“互动,暴恐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三看重难点,一定要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四看目标达成,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达到高效课堂。教师在相互听课的过程中,把彼此当成一面镜子,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王老师提出七个方面评课的要点与建议:一、教学目标的评价。首先,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其次,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二、教学内容评价。王老师特别强调注意七点:科学性、有序性、合理性、实践性、是否自主性。
三、教学过程评价。(1)看教学思路设计:一是要看教学思路的实际性;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独创性;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性;四是看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四、教学手段的评价。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 “学”的方式。(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五、教学技能评价。(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演示操作;(5)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七、善于发现亮点,找问题,探讨问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这一次的经验分享中,不仅有经验交流,更有实用的方法,对教师们既有方法上面指导意义,更有引人思考的启发。非常感谢王老师的倾囊相授,为化学组的教研活动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