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瓢琼浆
——初二(11)班家长班会之二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这句念到耳朵起茧的话,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启蒙之训。
3月3日晚,我的妈妈在罗老师的盛情邀请下为我们初二(11)班的同学上了一堂有关弟子规的课。弟子规中所讲的尽是为人处世最为基本的道德戒律,故而大家经常忽视这些常理。可能还会产生一些误解。比如对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许多人会发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些都是过去极端的封建思想,如今社会倡导人人平等、父母尊重子女,这些繁琐的规定岂不是太过时了么?”
因此,在专属我妈所讲的内容之前呢,我想先扯一点陈旧的题外话。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群雄并起,邦国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其时世道太过混乱,就蹦出无数有意要“救世”的思想家,他们各抒己见,一时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这其中呐,要数儒、墨、道、法这四家最受欢迎的了。儒家是文士,讲王道;墨家是侠士,讲帝道;道家是隐士,讲天道;法家是谋士,讲霸道。现在会有许多人认为儒家的思想是封建的——没错,客观来讲正是如此。孔子在当时是维护封土建国制度、主张回到西周的。儒家素来执有的是“反资产重组”的坚决态度,认为天下大乱之根本是级别和规格的混乱。想要天下安,须得从仁开始,以求国家社稷上下级分明、举国上下都讲求孝悌忠信。以和而治,以治安天下。各家都手执真理的碎片(只是碎片啊,其中并无对错优劣之分,只是对天下的“诊断”不同罢了)而今我们纵观历史,若旁观棋局,当以智慧为筛,弃其糟粕而取其精华。这些个思想的智慧就好比一片汪洋,随手勺出一瓢水都是琼浆玉液,细细体悟必感慨非常。
啊,终于回到我妈的话题上来了。在当时方法最不受用的儒家,今天看来却于细小处给予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指引和标准。《弟子规》便是儒家所规定最基本的准则,是那一小瓢琼浆。虽简,却字字珠玑、句句在理;虽易,然如今真正以它为尺、谨言慎行的又有几人?
儒家的封建在如今使用不合时宜,但儒家所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是真正简易且实在的。妈妈平时经常从《弟子规》中引出几句教育我们,要和顺、仁爱、恭敬、热爱生活等等。今晚由于时间不足,她只选取了其中一部分最有启发的来给我们讲讲:
1. 父母的话,我们要听,父母不让做的事,我们不能做。
2. 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华丽,衣服要符合我们的身份。
3. 不对,不正当的地方我们不能去,不合情理的事情,不要过问,要远离。
4. 不要多管别人的是非,做人最重要的事自身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能。
5. 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6. 房间内要收拾整齐,桌面要收拾干净。
7. 字迹不工整,说明心不在焉,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8. 对于无益身心的书,应该避而不看。
9. 中学时期,对待异性要发乎情,止乎礼,等到时机成熟再说明,因为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之深妙,绝不仅仅是教会我们做人、创建和谐的社会。我要首先感谢我的妈妈,让我最初接触了这方面的文化;其次要感谢易中天先生,让我进一步对中国古哲学产生了兴趣!若是有缘,终有所悟。

钟仲青同学的个人简历:
1.小学六年级获得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一等奖。
2.初一至今多次大型考试成绩年级第一。
3.作为宿舍长,其宿舍三个学期以来一直连续十几周获得文明宿舍。
4.班级全体同学都喜欢的同学和朋友。
5.善良,大方,谦逊,有礼,爱学习,会思考,德智体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