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话备考
——高中地理科组第一次科组会
新学期开学伊始,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明确目标,定好方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为此,2月28日下午,高中地理科组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科组会。

首先,杨爱军老师对上学期期末成绩作了简要分析。高一、高二年级地理平均分均居白云区第一,区前十名高一有3名,高二有8名。高三调研测试在保送生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平均分拿到区第三名。这样的成绩很好地体现了组内六位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高效的教学效果。
接着,三位备课组长就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作了重点分析。
高一年级存在问题:1)两个摩星班的平均分没有达到预期。原因:出现2名不及格的低分同学,其中有一名同学是涂错卡,另一名同学平时成绩就低。2)创2、云2、云4班相对薄弱。原因:班级内分化较严重,作业练习落实不够到位。采取的对策:1)及时了解新高考的信息,把握好教学的难度、进度。2)控制适当的作业量,精选精练,全批全改,落实到人。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
高二年级存在问题:1)文科学生选择题失分率较高,知识点细节存在问题,地理思维能力依旧欠缺;学生对平时的作业、试卷欠少反思、总结,作业利用率还有待提高。2)云理3班不及格人数多,云理2班低分人数较多。摩星理1、理2优秀率还有待提升。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程度需要加强。拟采取的对策:1)文科班做到精选练习题,课堂上加强知识要点间的相系,利用思维导图尽快建立知识体系。2)理科班在课堂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力度。
高三年级面临的问题:1)保送失利的同学在复习进度方面与其他同学差一截,心理焦虑严重。2)培优补差任务重,打造尖子生不易。对策:1)培优:利用组内优势资源,跨年级代课,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2)辅差:针对文科普通班级地理成绩较弱的情况,每周对学困生进行辅导。3)导师制:利用每天大课间时间对地理薄弱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经过研讨,大家对本学期各年级的工作重点达成了共识。
高一年级:
1、时时关注广东新高考的政策,及时了解动向,为学生选科提供一定的指导。
2、积极参加市、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难度,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3、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问题式教学,能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提升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积极参与推广智慧课堂,形成一定的教学范式。参加广州市高一地理教师技能大赛,提交一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
4、努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为学期结束时文理分科打下坚实基础。
5、完成必修2教学,在期末区统测中保持领先优势。
高二年级:
1、文科班:完成世界区域地理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全国卷特征,以区域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答题能力,在期末区统测中保持领先优势。
2、理科班:完成必修1、2、3的复习,达到学业水平测试要求。要分析高频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课堂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年级:
1、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资料共享。
2、研究全国卷特点,精编精讲试题,在广州一模、二模测试中考出理想成绩。
3、在摩文班要采取切实措施打造优生,加强个别辅导。关注艺术生,抓好临界生。
4、通过相互听课交流,参加市、区教研,不断提高备考水平。
本学期是高考季,高三教学是重中之重。高考的高频考点是哪些?在复习应考中如何突破这些高频考点?高三备课组孟春雪老师和阎冬老师作了主题发言。
孟老师认为,高频考点主要有:工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循环与水平衡、天气与气候、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质作用与地貌。
对开学初的文综地理试题,阎冬老师说,第1-5题,以青藏地区为真实情景,从气候、植被、水文方面考查,突出了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坐标图的判读。第6-8题,属于人文地理,以费城城市空地分布为情景,考查城市化。第9-11题,也是人文地理,考查可持续发展。三道综合题,分别以地中海沿岸灌溉农业、武汉城中湖改造、中塔纺织产业园为情景,对农业区位条件、湿地的利用、工业的区位条件进行考查。试题中设问角度新的小题有,第36(2)简述水利设施对该地农业生产的作用。第37(3)连通工程完成后,汤逊湖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分析其原因。在讲评分析这些试题时,教师要梳理出知识的逻辑联系,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