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核心素养怎么考?

——高中生物组教研活动研讨新课标

文字:供稿:高中生物组图片:时间:2018-12-18点击数:854

 

 

怎样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高考命题中怎么体现?我们在高考备考中又怎样体现对核心素养的培养?1214日高中生物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教研组长黄雪荣老师做了主旨发言。

黄老师针对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卷,分析了高考中考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他指出,从2016年开始,高考题发生变化,逐渐体现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的命制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增强基础性、综合性,深入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设计情境化和探究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对考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考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怎样理解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具有学科特性,又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之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始终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没有理性思维的支撑,科学探究将失去方向,而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理性思维也将失去根据和实践价值,二者密不可分;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

 

二、核心素养在高考命题中怎么体现?

首先以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生命观念,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主要由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三套试题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神经冲动的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单基因遗传病、基因频率、伴性遗传等重要概念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生命观念以及运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教学中,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这些观念,认同这些观点,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第二、在真实而又价值的问题情境中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理性思维的类型主要有: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三套试题关注生命科学与生产实践、生活的联系,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多种理性思维能力,试题理性思维价值多元。三套试题中的很多试题考查了考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用怀疑态度去关注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心智活动,是在掌握论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捍卫,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即阐述你的观点“是什么”和“为什么”,二者缺一不可。在三套题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学生记住基本的生物学事实、理论,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澄清能力、确认假说能力、推理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运用决策的能力等。

第三、巧妙设计实验,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三套试卷巧妙设计实验,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能力。

黄老师指出,实验教学不是仅仅简单的记住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论,更不是背实验。而是要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亲自对实验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能力要在实验室里培养,而不是仅仅靠文字、图片的呈现。

第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4 个方面:(1)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2)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3)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4)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 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生物科命题的重要指导原则。

三套试卷命题时很好地坚持了这一原则,如卷Ⅰ第31 题涉及病毒、肿瘤病以及疫苗的关系问题,卷Ⅰ第39 题涉及教室中不同高度微生物分布情况的调查等内容,有助于引导考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能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卷Ⅰ第5 题考查考生运用我们祖先提出的“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分析现实问题,引导考生形成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的社会责任。卷Ⅲ第5 题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民谚为素材,考查考生对食物链的理解。这类试题有利于考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老师们认为,艾滋病、转基因、青蒿素、杂交水稻等热点问题不但是考试的内容,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研讨活动中还就选修教材的选择和上课方式做了探讨。有老师认为选修一内容少,时间比较宽裕,广州市很多学校选择上选修一。有老师提出,上选修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操作,特别是微生物培养、传统发酵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内天要认真组织,争取学生有机会实践,提高操作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