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他山之石“博观” 因人而宜“约取”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经验分享会

文字:汪英供稿:初中语文组图片:时间:2018-12-17点击数:856

 

1210日晚,我校初中部全体语文教师齐聚4302课室,参加了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经验分享会。128日到9日,广州一夜由夏入冬,这种断崖式的降温和没有晚自习的夜晚都无法阻挡语文老师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个个早早地进入会场,静待分享会的开始。

会议背景:去年,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随着数学考试难度的降低和英语可以二次高考,这两大学科的区分度也越来越小,语文在考试中的地位日渐突显。“得语文者得高考”,而“得阅读者得语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部编本”语文教材也应运而生。“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新教材专治不读书。”“比起其他版本,“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新教材使用已一年有余,各地各校都在探索新的有效的阅读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使用心得交流与分享也就成为各校教研活动的常态。

 

 

首先给我们分享的是赵群老师。她结合在桂林学习的体会提出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思考:1整本书与名著阅读的区别在哪里:要考虑到“碎片化阅读”“人生体验和共鸣”“时代记忆”等因素;2.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要走在前面,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要对阅读内容进行设计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当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阅读的方法,比如作家的生活时代和语言风格,比如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用思辨性和同理心去理解文中人物等等。接着她以《朝花夕拾》为例分享了这本名著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老师们不禁惊叹于她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她设计的几个问题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巧妙,她用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阅读的坚持。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这是温儒敏特别强调的,而李清老师分享的《三年旅程 我才刚刚起步——谈谈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名著教学策略起点做法》正是对温儒敏观点的忠实践行。为了追求“和雅文化 诗意语文”的教育教学特色,她从广泛占有资源的角度,做到“尽悉购买,人手一册。全部涉猎,有所侧重。大胆增补,分类重构。班级书库,成套成系。”她从阅读积累活用策略的角度,做到“整体把握,方法引领。精要读抄,写编演用。结合课文,主题群文。考试优能,素养一生。”让学生目之所及,手指触碰都是书,班级活动、成果展示也离不开阅读,并且建立《班级书库》《个人书库》,定下一学期读完19本书的宏大目标,再加上传统文化经典日日诵读、家长组群读、设立班级公众号推文阅读更是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他的气质风范也会改变。相信,“和雅”班级走出来的学生气质风范必定是倾向博雅的。

 

 

最后,陈莲校长整合广东省教院组织的部编初中语文内容给我们分享了北京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吴欣歆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曹刚的讲座,最让老师们感兴趣也最具有实操性的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几个案例。其中“走进祥子的朋友圈——《骆驼祥子》阅读指导分享课”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河源市的张燕丽老师充分借助学生熟悉的微信来进行《骆驼祥子》的阅读交流。她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设置祥子的朋友圈(创设情境,搭建活动平台)——修改朋友圈信息(梳理人物命运)——设置朋友圈权限(从文本走向生活)——微信圈里聊祥子(换一个角度表达自己的理解)——整理朋友圈(回归整本书),还留了课后作业“请根据小说内容,发挥想象,在朋友圈发起群聊:你想对堕落的祥子说些什么?这样大胆而新颖的阅读设计,这样贴近学生生活认知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探索欲望,以前的被动阅读已转变为主动探索,这是多么令人欣喜令人振奋的改变!

 

 

充实而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分享会持续两个小时,老师们仍兴趣盎然,有了满满的收获继而又有了深深的思考:“博观”他山之石,是否也可以原样“博取”呢?环境不一样,学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程度、知识眼界都不一样,结合实际情况,“约取”更是明智之举。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