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做个幸福的班主任

——记参加中小学名班主任专业发展论坛

文字:供稿:初中部图片:时间:2018-12-10点击数:909

 

20181130-126号,我们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名班主任专业成长论坛,此行收获满满。看名家的书不如听名家的讲,近距离观察名家风采,感受名家魅力,听名家分享幸福班主任之路,享受着一场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班主任,如何成为一个优秀老师的精神盛宴。

 

 

 

常听有些班主任说,当班主任真烦,细细琐琐,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找班主任,都归班主任管,要不是领导压下来,要不是评职称需要,我才不当班主任呢。多少班主任当的是情非得已,多少人当班主任的最初动机,并不伟大,评职称的需要,必须有班主任经历。正是这样的一种动机,注定了班主任的经历是很少有幸福的可能,更别提享受了。

 

 

 

几天下来,从中山纪念中学一线班主任王家文的“德育即艺术”到温州二中方海东的“班主任与班主任思维”;无论是从一线班主任转为教育局领导并已退休名家任勇分享的“做步入新境的觉醒者——名师成才新境界”还是福建师大有机会从政但一直坚守教师岗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博导叶一舵的“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或是小学一直接手“乱班”并翻盘的谢淑美,他们的身上均洋溢着为师的快乐,当班主任的幸福。此行感受最深的几点是:

一、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追求,也可以选择的。班主任工作中的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琐琐碎碎。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想,真烦,没完没了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可以转个思维方式,换想一下,在管理班级,家校沟通中,我的能力提升了,自己有收获了(就算是挫败感的经验也是收获)。那样我们是不是会释然一些,心理更舒服一些,不那么纠结一些,离幸福的感受就近一些。

二、化被动为主动,内圣方能外王。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要做到。就如,有的学生就是说我不爱学习,我不喜欢学习。是我的爸爸妈妈要我来学校的,是法律规定我要接受教育的。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被动的,乏力的,痛苦的,没有获得感的,更别提感受幸福,享受幸福。我们老师也一样,与其抱怨领导要我做,不如换下角度,我想做。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告诉自己想做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把事情做好,把外部的要求化为内在主体的积极追求,实现多方共赢,收获良好感觉,离幸福就更近一点。

三、幸福是一种生活或者心理状态,与物质相关,但不是由物质决定,更多的是取决于内心的追求与知足。建立强大的生活意义,修正成功的观念、避免完美主义倾向;保持高度的自信心,自我激励、扬长避短、悦纳自己、相信事在人为、降低期望值、有空给自己充充电;学活积极心态应对糟糕事情、主动需求社会支持、他人帮助;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人生之取舍,最重要与最需要的比较,不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丰富自己的心灵,保持童心,学会宽恕、乐于助人、不盲目对比,保持人格的相对独立性;养成乐观的思维方式,知足而常乐。

附录:当代教育名家任勇分享的12个锦囊,优秀教师还要什么?

01.师者素养:从“德能并重”到“升华智魂”

02.自我发展:从“他主发展”到“自主发展”

03.进取精神:从“阶段发展”到“持续发展”

04.学科气场:从“教学有方”到“教有主张”

05.自身素质:从“全面发展”到“全而有特”

06.生长阶梯:从“为学有道”到“思研行著”

07.师生关系:从“学生之师”到“亦师亦友”

08.课改之路:从“参与课改”到“深化课改”

09.教育意境:从“教精其术”到“教明其道”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