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中学部开展首届生本教学评课比赛活动

文字:阮婧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11-12-09点击数:1597

 

我校“生本”课改开展三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教师对生本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生本课堂的呈现面貌也越来越多元化。127-8日下午的中学部首届生本教学评课活动上,各科组教师代表纷纷登台,进行生本优质课课例评析汇报。

本届生本评课比赛的关键词是:常态、高效。代表们结合课例评析,穿插介绍教研组本学期在推行生本常态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实事求是,肯定优点、找准问题,深刻剖析。

目前,生本课改仍是我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重在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使其不断完善,真正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个亮点。评课活动上,有代表针对课堂讨论的形式和知识生成的机制,就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举例;也有代表以个别学科特点为握,抽丝剥茧,就生本课堂设计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展开话题。广泛多样的话题探讨,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值得称道的是,评课比赛活动是前一周中学部生本优质课活动的延伸。而此次授课教师的选拔,没有沿用以往科组推荐方式,而是采用了抽签的形式,打破了由个别教师垄断生本课堂的做法,使生本教学逐步走向普罗大众。

 

评课后的系列反思

“需不需要改革,别人说了不算,我们的内在需求、内在动机才是关键。”来自郭思乐团队的任女士说起她所观察到的外校生本课,十分动情,我们是否要改,那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高质量、高效果的课呢?只要我们愿意去思考这个问题,在备课时,在反思时,以这个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的改革之路就开始了。”

问题就是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供我们实施研究,摆脱困惑。面对评课老师的普遍困惑,李建民校长抓住三个关键点: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生本课堂的形式究竟重不重要?怎样的生本形式才更加有效?

对此,李建民校长已有自己的非标准答案:生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从评教评学,从师本走向生本,为了学生的而设计的课堂。

生本的形式真有那么重要吗?像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等生本课堂的惯用模式,是否只有这些才是真生本?答案是否。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贯彻生本理念,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乐学,变消极学为积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

不可否认的是,生本的理念必须由形式去支撑,形式没有错,但如何抛开模板化的形式,扎实、有效地为内容服务才更有利用价值,说到底,生本的形式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单元特点去设计。比如课堂讨论,仅仅是为讨论而论的展示吗?还是说,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点老师们需要继续思考。

再一点,把生本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怎样让形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我们要让课堂展示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快乐,这也是教师要下功夫钻研的一门学问。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