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探析新高考:广外副校长刘建达为英语教师“开处方”

文字:阮婧供稿:校办图片:张洪亮时间:2017-03-12点击数:1814

 

广东高考改革正式敲定,实施方案即将落地,那么,高考改革都有哪些新政策出台?我们应该从其他省份的改革中吸取哪些经验?中学教师又该如何应对新高考?39日,英语测试专家、广外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专程前来我校,为广外附属(设)旗下学校英语教师开出了新高考下高中教学的“处方笺”。

 

 

政策解读:高考改革新变化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我校教师来说既是一次巨大挑战,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因此,深入透彻地研究高考改革,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当下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广东的新高考方案将采取3+3”的模式,其中前一个“3”表示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后一个“3”表示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3门,不再文理分科。

刘建达教授就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上海和浙江经验做出了剖析,并表示,新一轮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从考试科目与内容、考试成绩的呈现与使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其最大特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志愿优先、外语“一年多考”。高考模式的变化,让学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考生能更好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选择,这也有助于未来人才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培养。

另外,改革也让高校的自主权比重有所增加。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第一个依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在高中课程中自选三科,平时参加等级考试,加权分计入高考成绩,同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建达教授认为,考试科目、内容以及综合评价机制的改变,对学校开展分层教学、选课制和走班教学等多样化的改革尝试,也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

 

 

教学研究:专家备考有妙招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带来哪些挑战?刘建达教授指出,老师们要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框架与等级性评分标准,为高考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他强调,英语科目主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考题特征是不偏不怪综合灵活,特别是将促进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对于高考改革下英语备考的建议,刘建达教授还给出了自己的独门秘招:研究考试命题的工作流程。刘建达教授笑言,“出题也是一门需要灵感的工作”,从搜集素材、素材审阅、寻找考点,到命题、集中讨论、分布考点、分布答案,命题老师往往都是用尽浑身解数,挖空心思。刘建达教授的建议是,研究清楚命题的流程和技巧,自然能真正懂得考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考生的复习备考质量。

刘建达教授还从高考命题的思路分析,对于老师们经常陷入的备考误区,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考生没有必要花额外的精力去记忆一些不常见的词汇”,今后超纲词汇都会严格控制;英语听说的比例将有所提高,目的是引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书面表达方面,“不鼓励考生套用作文模板,句型越复杂,错误犯得越多”,句子长度适中,语句优美就好。

讲座结束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讲座,广外附属(设)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时了解高考改革的政策动态与走向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们应对新高考指明了方向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