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谢仁发副校长赴京参加全国外国语学校多语种课程建设座谈会

文字:供稿:图片:时间:2014-08-24点击数:1573


2014714日,由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会主办、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承办的“外语多语种课程建设调研”座谈会在北京西城区凌奇宾馆召开。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会学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参加了会议,我校谢仁发副校长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此次会议由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秘书长邢三多主持,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申续亮副司长,课程发展处潘俊强处长、李明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教授刘建。

此次座谈会是在去年全国外国语工作研究会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对我国中小学外语小语种课程建设与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首先由邢秘书长代表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会,向基础教育二司领导就我国中小学外语小语种课程开设与教学情况进行了汇报;其后,16所理事会成员学校就各校的多语种开设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进行了充分的汇报与交流。大家在汇报交流中都反应了现在多语种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中小学总体开设多语种的规模很小,且教学活动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目前只有俄语和日语课程有国家课程,其他小语种尚未制定课程标准,制约了

多语种的健康发展。多语种师资奇缺,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够稳定。德、法、西、韩、阿、意等语种没有国家审定的教材及教辅资料,教材使用混乱。选修多语种周课时偏少,难以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多语种学生高中毕业的出路狭窄,多数高校小语种专业实施零起点专业,不专

门招生小语种高中毕业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外国使领馆擅自参与小语种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教研活动,影响课程建设秩序。

在听取大家的汇报和建议后,申续亮副司长发表了讲话。申司长的讲话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说明了召开本次座谈会的意义。第一,从基础教育改革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定了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方式,这是服从于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多语种课程的开设,正是服从于这种需要。多语种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语种语言学习服务于不断扩大的对外交流,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商贸活动的开展等。第二,针对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强多语种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已明确,未来将英、日、俄、德、法、西六个语种纳入到高考外语考试中。现已启动德、法、西语种的课程课标及教材的制定等工作,教育部将出台类似《多语种学习的国家规划》方案,来规划和统领多语种课程的建设。

最后申司长对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第一,明确高中教育的办学模式,高中教育要推行多元化的特色教育,处理好高中阶段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的关系。进一步压缩公共必修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比例。真正的外国语学校实际上就是特色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外国语学校的英语特色是明显的。自从周恩来63年提倡办外国语学校50年来,外国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外语人才,在新形式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外国语学校要运用好办学特色,在强化特色上还要下功夫,特色提升上还有很大空间。第二,外国语学校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成为多语种课程的建设的主力军,要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外国语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开放思想,多想办法,改革创新。通过与开设的多语种对口国家,建立友好学校,通过网络互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的学习。第四,与大学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通过本次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外国语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外国语学校要成为多语种课程研究和建设的标兵,使特色更特,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