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家考察我校 盛赞我校课改成绩

5月29日上午,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郭永福、教育部基教科课程材料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在白云区教育局局长唐文贵、党委书记尹广的陪同下,前来我校进行参观考察。来自白云区的四十余位中小学校领导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
郭永福、曹志祥先是在我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科技节活动展板,观摩了中小学推荐课。随后,在校史展厅,我校领导就学校新课程改革情况向专家进行了汇报。
校长李建民从课堂改革入手,说明了我校引进“生本”四年来的一系列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科室主任扈永进则以“国际视野、现代意识”为着眼点,从课程背景、课程价值、课程管理、课程开发与运行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

听取汇报后,教育部基教科课程材料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肯定了我校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外校的办学历史不长,但起点很高,成果斐然。
在谈到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推进时,曹志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我们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同、教育实践的层次不同,就会对素质教育作出不同的诠释。在学校发展定位上,各所学校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路,如此差异化发展,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才能有的放矢。
对于国家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曹志祥表示,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可以是有机互补。国家课程规定只能是弹性化课程,不同层面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创造地开设校本课程。要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教育本身也会对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广外外校课程教育的实施,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地强调共性、整体推动、区域均衡。但是,高中阶段则更多强调的是个性、特色、多元发展。
曹志祥还对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他认为,校本课程要根据培养目标设计,要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的话题设计可大可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郭永福在评价我校新课程改革实践时,用“第三只眼说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广外外校的课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令人印象深刻。外校课改目标明确,立足改革创新,理念先进,硕果累累。”
郭永福在发言中对我校寄予厚望,高度评价了我校课改实践成果:一是把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二是课程改革目标高效、减负。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符合课改精神;三是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抓课堂教学改革;四是教学模式多样,百花齐放。
郭永福还立足白云区实际,对白云区中小学课改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他认为,白云区的学校层次多,课改经验具有普适性,怎样使白云区的新课改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区教育工作者下一步要考虑的。对于课改中的不同声音,郭永福强调,只要是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利的,就应当先肯定它。因时因地因课制宜,从实际出发,先聆听,不要过早地全盘否定或是片面看待问题。然后,再促其提高,不断完善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