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ESer印象•谢中超

文字:刘蓉供稿:初中部图片:ES15级10班 陈诺希时间:2016-12-21点击数:5735

 

 

收到小玲主任的优秀学生推荐名单,我颇有些意外。谢中超得到的评价远多于其他人,人一行,他三行。主任言明,这是个“有思想深度”的孩子。我想了又想,却脑门三条线的发现:该生面目空白。无奈之下,我硬着头皮按座位表上位置试探地叫了一声:“谢中超!”

“呃?!”盯着的那位无动于衷,左前方的学生却抬起头看我。

猛然想起那个位置的机器曾经送去维修,导致座位做了调整。一边暗暗盘算等下如何收拾“鸠占鹊巢”的后来者,一边迅速调整目光,我和蔼可亲的召唤他:“你来你来~

谢中超慢慢走上前。我趁机打量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弱,该是个文弱小书生?因不明我的用意,一双大眼中充斥着疑惑。“年级主任夸你很有思想呢,找个时间咱俩聊聊?”我好玩的逗他。“什么鬼?!”这孩子懵了。我好笑的看着他,把访谈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了一遍,又参照小玲主任的评价依样画瓢的夸了他一番。这孩子耳根一点点红起来,然后一脸认真的垂眼对着我的电脑屏幕,说:“好的。”我大喜,这么容易害羞的孩子,性格该是压方就方、搓圆就圆,我的小作者肯定能搞定!我的工作就翘个二郎腿,做个小“三陪”:陪陪坐、陪陪聊、陪陪写。生活原该如此惬意~

哪成想,吃软饭也是要考眼力的。看走眼?咯牙。

谢中超,男,ES1514班学生。因为第一印象太温顺,我便放心的交代小作者几句,自己开会去了。开完会回来,已人去房空,教师台上空余一张便笺纸:“我不干了!!!其他两个我写,这个给你写!”撇开态度不说,触目惊心的手写大感叹号,让我有点小紧张:发生了什么事?第二天,小作者来找我,狠狠控诉了近十分钟。据我归纳总结,观点如下:不配合、毒舌、态度嚣张。嗯?这感觉…跟我的想象出入太大。安抚半天,总算说服她跟我一起进行当天的访谈。

可这天访谈下来,我却决定放弃“吃饭睡觉打豆豆”的生活追求,抻抻懒筋自己来写这孩子。因为,他让我感觉有些棘手。毋庸置疑,以他的年纪来说,谢中超委实配得上小玲主任所夸赞的“思想有深度”。谢中超的爱好颇有家族渊源,姥爷和爷爷喜欢下棋,所以他很小就开始跟着下棋;爸妈喜欢读史,并常常在家讨论一些历史上的问题,受他们影响,他也喜欢历史。在他的观点中,地理影响了历史的形成,而历史又促成了地理的变化,因此附带喜欢上了地理。“欧洲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多山地,终年覆雪,林业发达,影响了人民的居住、狩猎和出行方式。它是沿海地区,平原稀缺但多优良港口,所以它的农业不发达而航海业发达,导致出现维京人海上掠劫行为猖獗。又比如黄土高原,原本在人类没有大规模应用前,是一片宜居土地;秦汉后,大陆性气候的蔓延、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迁徙繁衍等问题持续作用于环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它变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当我让他举例说明他的“史地论”时,谢中超就像被拧开了开关,一改文静温顺的表象,竹筒倒豆子般咕噜咕噜说了一大堆。遗憾的是,地理是我的“短板”之一,东西南北风,怎吹我都懵,于是他成功将我说晕。能听得出来事实推导过程严谨而富有逻辑性,却没能等到我浅薄认知中有趣的历史故事。啧,正史没有,来段野史也好啊……这孩子,完全懂不起我目光中的期待,依然认真和严谨地论述着观点。

 

 

聊了两天“史地论”,偷偷打了无数个呵欠后,我再也按捺不住八卦之心,推推正滔滔不绝的谢中超:“嘿,除了下棋读史看地理,你也不玩点什么刺激的?”他想了想:“我四年级时因为沉迷游戏,导致成绩很差,爸爸就把我的电子产品全收掉了。”咦?有故事!这篇文说不准能别名为“游戏瘾少年回归记”。我从来不觉得游戏有我们现在宣称的这般罪恶,不同的游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富有活力。其实只要你愿意,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游戏,端看你怎么玩。只不过,如果除了电子游戏,你就什么都不会,那就另说了。我来了兴趣:“看不出来呀,那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你欲罢不能呢?游戏带来的操控感?成就感?还是…”“应该是战略战术的模拟演习吧。我当时迷恋的游戏叫做:欧陆战争,是拿破仑时期的战争游戏。”这是战略思维的深化,将棋盘上升为虚拟战场?“那玩下来有什么收获?”“不好的地方就是成绩下降,好的就是英语词汇量剧增,对战争涉及的欧洲地名,哪怕是个小地方的名字,我都能说上来。另外还有就是对那个时期的政治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游戏玩到这种境界,我还能说什么呢?这可比上课问load什么意思时,4399小游戏的爱好者们完全没反应强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事情都有两面性,重要的不是你在做什么,而是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照例问问学校生活对于他的影响。谢中超说:“学校生活让我学会了自立,性格有了一定的好转,并且形成小心机。”这是个敏感的孩子,与曾经的朋友们在一些事情上有了矛盾,导致对周边的人有种应激的心理。在他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看着他,似乎看到了一只小刺猬。他所谓的小心机不过是种自我保护,在遇到外界刺激或看不惯什么事情时就会“唰”的竖起身上的刺,归根结底却是因为内心太过柔软,怕疼。在我小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扰。因为肤色被调稠了点儿,二年级新转校来的同学便专门为我做了一付气势磅礴的打油对联,天天在班上不厌其烦的宣读。我感到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就向妈妈求助。妈妈说:“你问问他,关他什么事?”我不记得后来有没有这样回击回去,只是庆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青春期以前,少根筋的性格让我慢慢就不甚在意了。而对联的作者,这位与我从小到大都同班的最佳损友,竟还成了语文老师。

长大后,回过头来看,真的是很小的事情,但那个时候的感觉仍在心中留着淡淡的痕迹,让我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有些不知所措。曾经有学生跟我抱怨说,父母不理解自己,轻易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说,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走过你这个年纪,忘掉了他们曾经也有过同样的困扰,忘掉了他们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渴望。生活的经历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于是他们就这样告诉你。让人沮丧的不是未知,而是用已知来否定寻求未知的心。谢中超有个好爸爸,愿意陪他慢慢聊,一点点给他开解,陪着他成长。谢中超如是说,我如是听。语焉不详,但感情真挚。访谈即将结束,我转达了小作者的意见,对他说:“谢中超,不需要时时都用尖锐的词语来保护自己,这样会刺伤想要靠近你的人,毕竟人人都怕痛的。你也怕,不是么?”谢中超沉默了半晌,轻轻点点头。曾经在他身上有什么故事我不清楚,也没有深究下去的必要,我只知道从这孩子身上折射出来的善良与认真,让我感动并愿意去呵护。这是我作为一名老师,不,只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为未成年人做到的。

 

 

学生自述:

家庭环境是影响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很庆幸家庭里弥漫着“民主”的气氛,准确的说,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结果。那些充斥着冷战味道的家庭,时时刻刻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虽有骨肉之亲,但笑容从未浮现在他们的脸上过,不得不说是悲剧。

从小爸爸便带我走过许多地方,一路的自驾游,不仅途经许多名山大川,也有许多无名丘壑。旅途中,我见到东南丘陵的群丘连绵;我见到华北平原浩渺无际的农田和风车;我还见到枯水期的黄河河床,以及残留的水反映出来落日的余晖……

我是幸运的,但在命运的长河中,总还有各色的记忆五色交辉,并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瞥。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