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资讯中心
 

“段子手”龙自强

文字:阮婧供稿:校办图片:龙自强提供时间:2016-11-07点击数:9446

 

一个月前,一个名为“和外校的相见恨晚”的视频横空出世,刷屏了外校师生的朋友圈。紧接着,视频的制作者推出第二集——“外校不值得加入的两大理由”,成功地在朋友圈又燃了一把。

“这里是不确定、不严谨、不权威,没策划、没制作、没赞助,随时可能倒闭,播了这集没下集的广外外校非官方日常类节目——外校个人频道。”一个年轻的男声在片头一本正经又略带调侃意味地警告大家:“请已满18岁的成年人在未成年人的陪伴下观看。”网络化的表达风格,镜头语言的成熟运用,恶趣味与喜感兼备的台词,这些元素都给人超出高中生视角的新鲜感。

 

视频制作者的个人认证标识

 

视频里谈论的是关于学校的各种“现象级”事件:比如,“吃得很好,每天养猪一样的五顿饭,一学期下来长十斤不是梦”;又比如“外校的保送生制度,让你在高三刚开学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些能让外校学生心领神会的段子,怎么听都像是一个打入学校内部多年的群众心声,但其实,幕后的“始作俑者”——来自高一创新二班的龙自强还只是入校一个多月的新生。

一个刚进外校的新生,可能连校园都没摸清,他是怎么制作出这样几部让外校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呢?

 

为了保持一贯的低调作风,龙自强同学坚持不露脸

 

据龙自强自述,几个月前,他还没有听说过广外外校。起初,他是被中考指南上外校的几张照片吸引,照片上的校园看起来很美,让他“对这所学校产生了向往”。随后,他到网上查找广外外校的资料,知乎上的一篇热帖“在广外外校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让他对外校有了新的了解。

在跟帖中,不论是学校的毕业生或是在校生,他们的回答都热情踊跃,话语风格也风趣搞怪。龙自强说,他感受到了学生群体的融洽氛围,“这种发自肺腑的热爱是装不出来的,这所学校应该有它的独特魅力”。

进入外校后,龙自强迅速结交到了一群死党。宿舍的室友与他分享学校的一些趣事,比如跑饭,到了饭点,总有一群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从教室往饭堂“迁徙”。又比如学校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活动,大大小小几十个学生社团,总有一项活动适合你。听到这里,龙自强很兴奋,充满灵感,他觉得,“如果能把这些同学们感同身受的事情做成视频,肯定会很有意思”。

因此,视频里的素材都是他校园生活的点滴积累。在学校的一个多月时间,龙自强欣喜于自己感受到的这所新学校。他把外校形容为“全国领先、学生好评的4A级大型优秀度假村”,能让你拥有“五星级般的校园体验”,“如果IGN还能评分学校,我一定会给它11分,多1分就是为了让你骄傲”。

 

 

他几乎是“闭着眼睛把第一集的脚本敲完的,大概只用了半个小时”,一切如行云流水。龙自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向参加中考的学生推荐一所他理想中的学校。于是,有了个人频道的第一集“和外校的相见恨晚”。

“在外校,你可能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你能来一场说办就办的活动。”这是视频里的一句台词,也是龙自强的切身体会。他以中秋灯会举例:“以前在学校都是老师设计活动,学生参与,但是在外校,学生既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学生们可以在学校设计一个自己的乐园,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太难得了。”

视频里,龙自强也免不了要调侃一下学生们的某些越矩行为:“买外卖,极其公平的是你和保安的出发点是一样的,虽然保安是骑自行车的,不过没关系,这也是外校学生体质好的原因之一。”龙自强还把镜头对准了挂着“此处严禁停放自行车”警告牌的墙下,那些挤得满满当当的自行车,因为“画面实在太喜感了”。

不论怎么说,龙自强的视频已经引起了有如蝴蝶翅膀般的轻微震颤。他现在是团委传媒部的一员,还在继续通过做视频被同学们熟识。“凡事都是有因才有果。”他有些感叹,“一开始我只是喜欢做视频,然后因为这个爱好被大家关注,又因为大家对我的关注,我才能够迅速融入外校。”

“其实做视频并不难,坚持很重要,当然,成就感的获得也很重要。”龙自强评价自己,“网上都说00后是熊孩子,但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并不是这样——起码我不是。”

 

 

 

网友评论

  • 网友:奥巴马  于 2016-12-23 12:51:30 发表评论  
    不得了,不得了。高三人民发来贺电!高一高二的同学们跑饭小心点,小心高三的同学把你们撞飞了!!!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