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
编者按:苏格拉底和孔子,两个名震中西的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将二者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到底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区别在哪里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苏格拉底遇上孔子,那情形会是怎么样?
《论语》记录的大多故事是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而且大多是一问一答(学生问,老师答)。而苏格拉底与之迥然不同,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 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 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 ,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不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使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孔子把学生当作未开垦的荒地,自己只须在上面播种知识就行;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智慧,也不认为别人比自己更有智慧,但他相信一点:和别人辩论,进行思想碰撞是获取智慧的好办法。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先知对未知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认为人人都可以和他平等地进行辩论。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孔子不也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吗?其实孔子的学不过是全盘接受他人的教诲而已,与他的学生的学并无二致。
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区别可以看出,我们缺乏现代科学发展所需要的自由辩论的风气,怀疑批判的精神,这或许可以从某个意义可以解释近代自然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文字来源:http://blog.gisforum.net/u/69679/archives/2007/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