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化符号(一)
文字: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10-12-31点击数:1174
哥伦布:西班牙的最初记忆
中国人对西班牙最初的记忆毫无疑问都是源自哥伦布的那次远航,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曾经读过《马可·波罗游记》,非常崇拜马可·波罗,从而十分向往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对此深信不疑。他先后向很多国家的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遭拒绝。直到1492年,当时的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才使哥伦布的计划得以实施。
最终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过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中国或印度。后来才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而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这也是西班牙与中国第一次尝试交流。至今还有人幻想,如果当时哥伦布走了另一条航线,真的来到了中国。那么西班牙就将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但就算没有成功,西班牙也毫无疑问是第一个尝试与中国建立联系的西方国家。
哥伦布到达了新大陆之后依然在寻找着震旦(中国),他相信天堂城市杭州就在附近。但是他一点也不知道,他所寻找的那个中国朝代(元朝)在100年前就已结束,当时是明朝皇帝的天下。他同样也不知道在他出海之前的1405年,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就率领拥有60多艘大船的举世无双的豪华船队,乘着强劲的东风,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出发,把中国皇帝的恩典、中国的文化带给了东南亚及非洲东海岸的30多个国家。据后世考证,当时郑和曾经有计划去往欧洲。如果不是当时的宣德皇朱瞻基最终下令禁止郑和的航海活动,也许中国和西班牙早就可以进行交流了。
还有一些研究中西两国关系的专家学者认为中西两国已经有着长达两千年的“交往史”。从奥古斯都大帝建立的罗马王朝开始,濒临地中海的西班牙塔拉克(今“达拉戈那”)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的延伸点。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期,“是以长安与塔拉克为轴心所促成的”,“西班牙穆斯林世界成为华夏文明传向欧洲的窗口。中国人率先发明的造纸术、火药以及养蚕、种稻等技术和柠檬、柑橘等物种都是经西班牙传入欧洲并促进了欧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中西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最早应该还是西班牙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1552年,他曾经来到中国。虽然他最终未能完成使命到中国传教,便死在了一个小岛上。
纵观中国和西班牙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虽然两国的直接交流很少。但是两国的历史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郑和与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之后,1588年,号称“天下无敌”的西班牙庞大舰群远征英国,但在英吉利海峡大海战后,“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曾经不可一世的殖民帝国从此走向了衰落。1842年,欧洲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满清帝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西班牙进入了佛朗哥统治时期。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新中国诞生。1976年,西班牙政治改革的航船扬帆启程,开明的政治带来了西班牙经济的巨大发展,西班牙从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中国开始在世界上迅速崛起。
这些都说明了中西两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两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走过的道路也不同;但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过耀眼的辉煌,也都曾遭受屈辱、并且这两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几乎都在同一个时候重新焕发了青春。
毕加索:艺术皇冠上的宝石
如果说哥伦布是为中国人所熟悉的第一个西班牙人的话,那么毕加索就是最为让中国喜爱的西班牙艺术家了。这个出生于西班牙南部马拉加市的年轻人用自己的画笔征服了世界。跟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虽然毕加索最终是在法国获得了成功,但是他的艺术养分大部分都汲取自西班牙,可以说,是西班牙的艺术氛围培养了毕加索。西班牙的艺术源远流长。回溯至数百年前,欧洲大陆上的艺术文明纷纷来到伊比利亚半岛这块土地上,并且在这里安定了下来。这些历史的遗产各具风格,变化多端,最后西班牙取各种文明的优点融为一体而自成一格。
Altamia洞穴里的壁画是西班牙最早的艺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万五千年前,在西班牙诸多考古基地及洞穴中,算是个中翘楚。在Menorca、加利西亚、卡斯蒂利亚的几个地方可以看到保存良好的青铀器时代的石塔、祭坛和陵寝。另外,在所谓的Levant地区有伊比利亚艺术最早期的作品,它的年代可回溯至铁器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Gredos山麓受到风化的动物形象,及Toros de Guisando,以及庄严气派的Dama de Elche头像。
之后来自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此建立殖民地,并且在安达卢西亚、Levant地区以及Ibiza等地留下了腓尼基文化的痕迹。希腊人则沿着Levant及南方建立了殖民地,希腊人为这里的艺术注入了活力。
而在西班牙流传最深、最广的是罗马文化。罗马人在西班牙留下了完整的下级阶级组织及土木工程,并且建设了几个城市,这些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罗马文化的遗迹,如温泉、浴场、圆型剧场、竞技场。虽然罗马人也曾对昆卡、Soria、塞维利亚、马拉加等地的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毁灭。但是依然不可否认,西班牙的艺术文明还是大多脱胎于罗马文化。
到了现代,在毕加索之后又出现了一位艺术的天才。他就是萨尔瓦多·达利。达利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个小镇上,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光。达利的父亲是一位公证员,家底殷实,曾经在海边小渔村Cadaques替达利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工作室。长大成人后,达利在附近的Lligat港口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西班牙这一港口的热爱。年轻的达利曾经在马德里SanFernando美术学院求学。他的天赋第一次被世人发现是在1925年巴塞罗那的个人作品展中,他展出包括《The Basket of Bread》在内的三幅作品,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从此以后,他走上了国际大师的道路,也为西班牙的艺术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
斗牛:野性才是本性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突然转播了一场西班牙的斗牛赛。就是这一场普通的斗牛赛,立刻在国内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以往人们只有在书中看到过这项传奇的运动,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识过,那次的转播让中国的观众第一次感受了真实的斗牛赛,如此的血腥,如此的刺激,如此的暴力,如此的优雅。从此,国内也有了第一批的斗牛爱好者。
喜欢“斗牛”吗?答案只能是极端的,人们只能在肯定与否定之间选择自己的立场。就是这样,西班牙人的斗牛非爱即恨,不是狂热就是憎恶。一如西班牙人骨子里的性格。
在文明人的眼里,斗牛是西班牙野蛮人的血腥运动。但西班牙人会告诉你,“这可是一项高雅的运动!”斗牛——人与兽的搏斗,所引起的极端争论从未间断过,尽管有人说斗牛这项运动最终会被禁止,但狂热的斗牛士们确信它将同西班牙一样长久地存在下去。
斗牛源于公元前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13世纪成为竞技性表演。安达卢西亚是西班牙斗牛的发源地,而龙达镇则被认为是现代斗牛的摇篮,因为它是18世纪初徒步斗牛伊始的地方。当时一位贵族和他的坐骑在遭受公牛的突袭后人仰马翻,一位旁观者跳入斗牛场,用帽子作诱饵,设法将公牛的注意力从不幸的骑手身上移开。从此,徒步斗牛开始风行。西班牙许多一流斗牛士和最勇猛的斗牛都来自这一地区。波旁王朝时期,斗牛活动失宠于王公贵族,转而成为平民的大众爱好。
第一个将斗牛活动职业化的是木匠出身的弗朗西斯科,他的孙子Lome正是当之无愧的现代斗牛之父。从1771年至1799年,他一共杀死了5600多头牛,自己却从未受伤,就身体保护程度而言,至今没有一位斗牛士可与之媲美。
西班牙的报纸都将斗牛划在表演的栏目里。然而坐在观众席上,等待着壮观表演开始的观众们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不仅仅是表演。那是一个盛大壮丽的入场仪式。廓肩珠饰、齐腰短装配八分裤,身着16世纪传统服装的斗牛士们在旗手的引导下入场亮相,他们排着方队,雄赳赳地入场。每场3个斗牛士,分别率领着自己的随从。
当场内的每个人各就各位,斗牛比赛的主席就会掏出白手帕,一场三幕戏剧的首场就要上演。一头公牛耐不住寂寞,冲出围栏,冲进竞技场。与其“调侃”的或者是位手持紫金披肩的短扎枪手,或是一位跃跃欲试的斗牛士。牛身上系着用绸带打的花结,结的颜色说明它是来自哪个牧场的杀手。如果斗牛士能在活牛身上将花结取下,献给一个女人,就能赢得这个女人的莫大好感。在《卡门》中的斗牛士就曾经做过这样绝顶风流的行为。
斗牛士们优雅地舞弄披肩,或者用剑在牛的两根角尖间比划,这些动作实际上都是在借此熟悉这头牛的天性。它惯用哪只角?喜欢长驱直入还是快速转向攻击?随后根据牛的强健程度。要进行至少三次的刺伤,背部血肉模糊的蛮牛彻底被激怒了。这一刻,有人痴迷、有人癫狂、有人痛心、有人诅咒……死神走近了,当号角再度吹响,便是最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幕。手持红色丝织Muleta,佩戴长剑的斗牛士向大会主席举手致敬,准许自己大开杀戒。这一举手就意味着最终的生死角逐,通常斗牛士只有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他的艺术创作。斗牛士不仅要把牛引诱到最理想的位置,还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绝活。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当斗牛士将剑高举齐肩时,他的胜数就在这致命一击。动作快,出手狠,红白间决出胜负。有勇无谋的蛮牛轰轰烈烈地倒下了,它死的像一名斗士,在人们狂热的欢呼声中,它的命运源于好斗。
也不是所有的时候胜利的都是斗牛士。据一位狂热的西班牙斗牛爱好者西蒙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就有两名顶尖的斗牛高手战亡。一位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弗朗西斯科,另一位是21岁的库贝罗,当然这是场悲剧,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才让斗牛这项运动变得更加刺激,更加绚丽。”
“斗牛运动的热心倡导者强烈地维护着斗牛的艺术本质,的确,斗牛曾激发了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灵感。诗人Lorca称斗牛为西班牙最伟大,最重要,也是最具有诗意的宝藏。”西蒙介绍说:“斗牛士最终得到了牛耳和牛尾,这是殊荣,若一头战死的牛被骡子拖着绕场一周,这也是殊荣!这一刻,两位斗士都赢得了尊重!”
号角再度吹响,又有一头牛奋不顾身,从黑暗的角落冲到金光灿灿的沙场,新一轮决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