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中学教育需要培养公民意识

文字: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10-12-31点击数:1137

公民是一个国家里具有该国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并履行义务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同,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这种认同感。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渠道进行的。其中,学校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主渠道。在中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把中学生培养成有主体意识、有国家意识、同时又有世界精神的健全的公民。
以法律为依据来治理国家是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首先必须清楚我们国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政治课、主题班会、新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用法。
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不讲规则或“潜规则”在学生中也有其特殊的表现。比如学校开展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参加,但许多同学并没有参加,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会为他们找各种理由。老师明知到这是假的,但也无法追究。在公民意识教育中,特别强调规则的教育,而这必须一出现就开始抓,让学生懂得,规则是硬的,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在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环境危机问题。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的高度责任感和珍惜的态度,是公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地球的生态受到了破坏,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出现了问题。为此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明白,方方面面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关心爱护自己生存的环境,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公德是全社会成员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道德底线。社会公德虽然是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但它却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德水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人的公德水平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我们有许多政治思想口号,有许多英雄榜样,需要学生背诵好多理想信念,但学生知行不一,部分学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丢垃圾,损害公物,随地吐痰。破坏了环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通过班级公民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公德意识,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民主化和法制化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要把我国建设为高度民主的国家,就要从培养人开始,而中学是进行民主教育的最为适当的时期。民主教育的基本内容有:自由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宽容意识。让公民正确认识自由的含义,伸张自己的自由权利,知道自由与法律、道德的界限,在今天这个时代是非常有必要的。平等意识也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尤其要重视学生公民平等意识的培养。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