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需要激励教育
文字: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9-10-09点击数:1855
激励是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让人充满希望,让人生辉煌。
每位老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激励具有巨大的力量。每个成功的人都是在小的时候受到了激励,在激励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在激励中走向成功,从而变得出类拔萃的。
激励之于孩子,犹如阳光之于种子。美国教育家雷思 • 赫奇说:“激励能提扬起孩子生活的风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需要父母和教师、朋友的激励。”
激励,就是通过外力或内力激发人的动机和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追求的持续的心理过程。对孩子而言,激励的主体是父母和老师,或者其他教育的力量,也可以是自己,而激励的客体就是孩子本人。
激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以人为本的,是对孩子的爱、尊重、期待、赏识、表扬、赞美、鼓励、嘉许、沟通和理解,是民主意识在教育中的体现,是孩子主体地位确立的标。
激励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沉睡的状态,每个人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要唤醒这个巨人,就要靠激励。激励可以激活这些脑细胞,使它们高速运转起来。
激励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等。也就是人的聪明程度。激励能给予学生的大脑以良性信息的刺激,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有利于脑细胞中各种神经联络的顺利建立。
激励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水平与情商密切相关,其作用超过智商。情商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身的情绪管理、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它对人的发展具有动力、定向、巩固和弥补作用,是人走向成功,成为出类拔萃者的必备因素。受到激励的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善于控制自己,自信心强,认为自己能行,乐观热忱,积极进取,意志坚强,不畏困难和挫折。有人生的目标,抱负水平高,心中永远充满希望,行为具有建设性的。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比较好的管理和领导才能等等。
激励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能只靠单一的素质,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素质都必须具备。激励能够让孩子品德高尚、文明守纪、富有责任心,勤奋好学、乐学善学、学业成绩优异,热爱劳动、自主自立自理能力强,具有竞争和合作意识,身心素质好,气质高雅,兴趣广泛、有爱好有特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励还能够克服孩子的弱点和缺点,让孩子改正错误,从而变得品学兼优、德才兼备。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只要我们善用、会用激励的力量
教师不当的做法:或实行专制主义,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讽刺、挖苦、恐吓和体罚学生;或期望过高。,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加在学头上,不顾实际,简单横比,时时处处要求学生出人头地;或功利至上,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品行、心理和身体素质等等。
一是忽视学生的存在,没有把学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二是施教中的负信息量过多,常用“笨蛋”、“你真笨”、“马虎大王”、“你不行”、“木头脑袋”、“差生”、“双差生”、“不可救药”、“屡教不改”等语言来界定他们。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别,简单横比,要求划一,“你看某某怎么做的。”“为什么某某能行?”等等。四是过多的强制,对后他们采取高压政策,训斥、恫吓、讽刺、挖苦,严重的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负面信息不断积累和强化,孩子就逐渐认同了自己的“差生”角色,“我不行”、“我笨”、“我不如人”等观念笼罩着他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从而使他们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又使他们进一步下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差生”更“差”。
在这样的“雕塑”下,学成了什么样子呢?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差,拈轻怕重,不愿吃苦,追求享受;心理素质不高,经不起挫折,缺乏勇敢精神;责任心不强,无远大目标,没有竞争、合作和创新意识,没有上进心,厌学或学习不努力;不关心和尊重他人,不懂文明礼貌;任性、娇气、狭隘、孤僻、自卑、自暴自弃。青少年犯罪率也在上升,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特别重要。要尊重学,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来对待,多向孩子输出正信息,多肯定、鼓励、赞美孩子,不简单横比,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相信自我、肯定自我,感觉到自己能行,不比别人差等,从而积极自信起来。
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是关键。实施激励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使外动力转化为内动力。当教育的要求,目标让学生感到有意义,有强烈的需求,而且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时,外激励即可以转化为内激励。这个转化的机制在于创设充满情趣,丰富的学生活动。学生只有在属于他们的活动中,才会如鱼得水,才可能感觉到自己是主体,才可能实现自我激励。
激励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健康发展,以激励的教育行为,从外部给受教育者以适当的激发,使受教育者将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觉行动的过程。激励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成长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超越它。爱是承诺、是相信、是忠诚、是理解、是宽容、是尊重、是无私、是纯洁、是责任、是感恩、是友谊、是幸福……没有人不需要爱,没有人会拒绝爱。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操,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有爱,生命才富有意义,是爱支撑了这个世界。美国成功学家金克拉:“如果丢失了财富,你只是失去了一点点;如果没有了信誉,你会失去很多;如果没有了爱,你将失去人生的全部。”
宽容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孔子曾说,一个真正的人要有五德:宽容、恭敬、诚信、灵敏、慷慨,他把宽容放在第一位。庄子也说过,圣人应有包容天地、遍及四海的宽阔胸怀。
宽容是尊重、是爱心、是气度、是胸怀,是衡量一个人涵养的重要尺度。宽容中包含着仁慈、理解、同情和谅宥。人应该与人为善,而善待别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宽容别人。能宽容的人,心胸开阔如大海,宏大如天空,由此生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拿破仑有句名言:“给我足够的奖牌,我就能征服世界。”想得到肯定、赞美、赏识、表扬和奖励是人们的普遍的心理,学生更是如此。奖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奖励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自信、自爱、自立、自强,对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强化孩子的意志力和创新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勇气和荣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孩子的缺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