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
文字:谢双愚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9-04-29点击数:1253
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的那声炮响,已经远离我们整整220周年。
法国连续在19世纪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革命,最著名的,就是巴黎公社,这些革命唤起民众对专制王朝的反抗,并最终结束了专制制度。大革命爆发不久,资产阶级颁布了著名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法国的革命不但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尤其是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这既是法国向全世界做的贡献,也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18世纪法国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文学方面,雨果的《惩罚集》和《悲惨世界》等杰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果辉煌,司汤达写出了《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的社会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则因注重素材的准确性等特色而被左拉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流芳百世,这些作家如雷贯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留下浓重的一笔。
18世纪法国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文学方面,雨果的《惩罚集》和《悲惨世界》等杰作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果辉煌,司汤达写出了《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为批判现实主义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万能的社会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则因注重素材的准确性等特色而被左拉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先驱,左拉、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都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些作品脍炙人口,流芳百世,这些作家如雷贯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留下浓重的一笔。
现代的法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是浪漫,是法国香水和美丽的法国女郎,法国大餐和法国艾菲尔铁塔,但是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之所以想了解法国,主要是崇拜于这个国家曾经的“光荣革命”的历史,比如拿破仑,比如《人权宣言》,比如“太阳王”路易十四,比如闻名天下的巴士底狱,等等。想亲临现场看看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教科书一部分的人物和事件中实际发生地的样子,同时因为法国出现过给世界人民留下一笔丰富文学作品财产的人物,这些,会让法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尊重。
几乎从建国开始,法国便千方百计地要成为欧洲第一大国。辉煌的历史以及法兰西民族性格中的普世主义观念成为其为此不断努力的精神源泉。在追求大国地位的道路上,法国有成功亦有失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法国曾称为一个称雄欧洲和影响遍及全球的强国,比如路易十四王朝、法兰西第一帝国等,但也曾濒临亡国,地位一落千丈,普法战争及二战战败等。但这些从未打碎过法国人的大国梦想,非但如此,追求和维护,甚至恢复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一直成为法国为之奋斗的首要目标。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德国的崛起,美国的强大,使法国的强国地位收到极大的挑战。因此,保持大国地位变成为法国外交的重点。从拿破仑三世到戴高乐,法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旨在恢复其大国的光荣。戴高乐毕生追求实现法兰西的伟大与光荣,这在他执政后的所有政策中体现无遗。戴高乐的民族主义带有些许的神秘色彩,他认为法兰西天生负有神圣的使命,它应完成上帝的伟业,做人类的旗手。因此,法国必须成为大国,否则是对全人类的不幸。但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法国拥有让全世界瞩目的文化历史,却没有与之相应的经济军事实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i一个有着厚实的历史积淀的民族,现代社会里它注定要走得特别沉重。法兰西民族在书写历史的时曾有过不凡的手笔,这笔遗产使法国人常常怀有超过自身实力的抱负,并且抱有足够的自信。法国一贯以自己高雅的文化与神圣的使命自豪,但无奈的是,阳春白雪,和者必寡。面对法国自身实力的衰落,美国全球称霸以及中国崛起的冲击,法国人的这种自豪渐渐转变为一丝的酸楚。
在二战结束后,法国就在“光荣与梦想”这个信念的支持下,追寻着在国际舞台上的新位置,但抱负与实力的巨大落差使法国越发地觉得力不从心。从20世纪90年代起,法国对外战略目标与其实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1989年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给法国带来的挑战似乎更多:苏联解体,使法国丧失了制衡美国的砝码;德国重新统一,虽然两德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在未来日子里,法国身边又会出现一个强大统一的德国;东欧剧变,使其出现了权力真空亟待填补。当今国际竞争重点在综合国力上,法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在德、日之后;在政治上,法国的地位也日趋下降,对其至关重要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以及欧洲的领导者地位也开始受到冲击。这对法国人心中的神圣使命以及大国梦想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也显露出法国人的困境与无奈。
随着国际地位和作用的逐渐改变,法国也开始形成新的观念并在更加自由化的道路上探索。尽管法国的政治家和民众仍难以放弃普世主义价值观和大国的光荣与梦想,但他们越来越感到,法国的目标和理想只能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当然法国计划下的欧洲将是一个由法国领导的,为法国重塑辉煌的“新欧洲”。
也正是由于此,法国人至今仍感到享有这种领导的辉煌也是法国特定的命运,法国的普世主义观念和神圣思想也由此得到现实性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