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认识你身边的“大人物”

文字:刘尾珠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9-04-26点击数:1823

 

    推荐人语:作者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和我们一样,做着最普通的一份职业。在我看来,她所倡导的“结识大人物”,并非庸俗的“经营人脉”,更非阿谀奉承投机钻营。我想,起码,可以从两点上去诠释:其一,个人的社会公关行为;其二,合法占有成长资源的行为。

    那天进班,我给同学们念了一段短文:德国一所小学对1990年后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最近,他们整理出追踪结果,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得到提拔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68人中,当初在小学时,就已经是学校组织的某种活动中有较为积极的表现,其中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跟校长共进过午餐。也就是说,在这68名最早得到社会认可也是最早找到用武之地的学生中,有65人在小学结识过校长,比例高达95.6%。
    然后我让学生随便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有点发懵:结识校长跟日后成才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没想过,但这则新闻引发了我的思索,我问学生几个问题:
    你能说出各个任课教师的姓名吗?知道他们的手机号吗?给他们发过祝福短信吗?单独向他们请教过问题吗?各个任课教师都认识你吗?你跟以前教过你的老师有联系吗?
    你认识校长吗?校长认识你吗?你见校长主动打招呼吗?你给校长出过点子吗?
    你还认识过哪些“大人物”?怎么认识的?
    我们的学生,已经是初中生了,但很遗憾,他们的回答比我想象的还差:有许多学生连任课教师的名字都叫不全,知道他们的手机号,他们压根没想过。也可以想见,老师要面对班级里的近60名学生,更不可能人人都认识。跟以前的老师(哪怕只和一个老师)有联系的,含偶尔联系的,不过一半。
    大多数同学都认识校长,但只有极少数同学说,校长认识他们,是在颁奖会上,只有一个同学说,他给校长曾为校园文化问题给校长建过言。
    对于第三组问题,许多同学支支吾吾地说:不认识。也有同学认识一些,是亲戚。有两个同学说,他们认识市电视台的主播,通过上节目。
    最让我感到难过的是,班里还有少数同学连班主任的名字,手机号全不知道。一个连班主任都不认识的人,可以想见,他对班级事务的参与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甚至进一步可以想见他适应社会的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
    结识校长乃至身边的“大人物”跟日后成才有什么关系?上述报道中的某小学校长威尔逊也很惊讶,全校老师也很惊讶。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在小学就能结识校长的学生,一般都具备如下特征:一是胆大自信;二是积极热情,乐于与人沟通;三是乐于在人前尤其是“大人物”面前表现自我。于是,在威尔逊校长的倡导下,在这所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勇敢者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写信、发邮件、打电话等形式,关心时事,关心环境,关心他人,进而结识校长和其他“大人物”。
    东西方的文化是有差距的,但有些情理却是一致的。这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开门弟子王聪喆,7年前,她是一个初一学生,热情开朗,敢于在人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曾被我培养做过几次“小老师”,也就是替我上语文课。当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后,还一直保持着松散但很亲近的联系,她高二文理分科,还专门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还是她的语文老师的时候,她曾针对学校内的不良卫生状况,给校长写过一封信以作文的形式交给了我,我随手交给了校长。校长很意外,但很乐意,采纳了她的建议,还在学校大会上浓墨重彩的表扬了她一番,这让学生很自豪。其他同学也颇受鼓舞。后来王聪喆把这件事写成一篇文章《马年我们真伟大》发表在《作文指导报》上。本以为到此为止了,我没想到这件事对学生的影响那么大,王聪喆性格变得越发外向,懂事,善于思索,对公益事业,公众事务都很积极主动,加之下学期又当了班长,也越发有主见,爱“参政议政”,越发有威望,越发有“领袖风范”。她现在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成绩倒不是很好,但她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常常是让电话这头的我暗自佩服的。
    还回到上述问题,结识校长乃至身边的“大人物”跟日后成才有什么关系?我对学生说,无论是学生的父母长辈,还是师长,还是班级里有威望的同学,以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其他“大人物”,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重要的“人脉资源”,还在于他们事实上已经构成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一种比家境、学校、学习条件等等更重要的“软环境”,这种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对学生来讲,校长还意味着权威,总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未必是匍匐于权威脚下,但也很难说能得到权威的真诚赏识,而这种赏识事实上构成了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结识权威都有助于形成这样的链条:接触权威——了解权威——见贤思齐,学习权威——砥砺品行,甚至从而成为权威;同时,被权威了解——被权威赏识——从权威那儿获得激励和机会。
    我对学生说:如果你仰慕权威,那你就接近他;如果你还没想到这样做或不敢这样做,你不妨试试,先从主动问老师难题开始,让老师记住你。见校长主动打个招呼,过节日给现在和以往的老师发条短信。这不仅是礼貌的问题,学会感恩的问题,同时,确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体现。
    孩子们,学会认识你身边的“大人物”吧。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