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宋一中课改新政: 课下“零作业”成绩为何升?
编者按:山东北宋一中的“零作业”教育改革,近年来名声鹊起。校园网教育视野栏目将予以关注。本篇原载《黄河口晚刊》。记者:李琳。
核心提示:利津县北宋一中是东营市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两年前,这里因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不高而招生困难,如今却成了成绩大幅提高、师生留恋的学校,成为省内各教育团体参观学习的典型,成为各级媒体报道的对象。这一切变化都源于该校减负增效的“零作业”改革……
李志欣与他的“零作业”
“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后书面作业,不准课后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后做,更不准布置隐性作业。”2007年3月刚上任的北宋一中校长就提出了这样的刚性规定。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传出,学生乐了,老师家长忧了,质疑声不段。“刚开始推行时的确有很大的阻力,教师不适应,家长不理解,当时有不少老师和家长打电话或亲自找我,孩子没有作业怎么行,学生成绩下滑了怎么办?毕竟我是一个刚上任的校长,当年的中考成绩考不好怎么与领导、老师、家长和学生交待?我当时心情也是忐忑的。”回忆当初,李志欣脸上仍流露着压力。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在全学校实行课改的决心。
李志欣说:“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题海战术的弊端,因此,我坚决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决定在全校推行“零作业” 改革。”记者发现,推行“零作业”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李志欣想引起某些轰动效应,而是经过长期反思之后,根据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做出的选择。1992年从教的李志欣,先后在陈庄镇三中、北宋三中工作过,针对学生作业多、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他从改革作业切入,尝试在自己教学范围内推行“零作业”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践和事实证明,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是减负增效、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几个月后,这个一直在全县考试成绩倒数的北宋一中,中考成绩全县第二,是当年县综合评价第一名,并荣获“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初,在潍坊召开的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北宋一中的改革经验《“零作业”使教育走出“博弈”困境》在全省范围内被推广学习。从此,一批批教育考察团纷踏而至,新华社、大众日报社、中国教育报社、山东省教育社等媒体记者也先后做了采访报道。“一年来,我们接待了来自省内十几个地市的教育考察团,2009年春,有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研讨会将在北宋一中召开。”校长李志欣说。
“零作业”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
上午第四节课,北宋一中的教室内,学生正在安静地上自习。教室内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学习科目的限制,学生都在自主学习。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办公室内只有一个值班老师,偶尔会在教室的走廊里转转,其他的老师已经下班。“学生上自习老师不允许进教室,学生自习课学什么自己说了算。”一位值班老师告诉记者,如果老师不值班,上午第四节自习课就可以提前下班。
在九年级的一个班级,记者看到这里的学生所看科目不尽相同,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助餐”式学习,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或补习薄弱学科。记者随机问了刘乐涛同学对实行“零作业”的看法。他告诉记者:“以前每晚的作业至少要用两个半小时。现在每晚也会花两小时来学习,可是心情不一样了。以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喜不喜欢都要被动去做。可现在的精力主要放在课前预习上和巩固弱科上,看书做题都是自愿的。另外,课下没了作业负担,感觉轻松多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打打球、看看报纸杂志,课外知识增长了不少。”
没有了作业,学生为什么能自主的学习?“零作业”改革靠什么让学生成绩不降反升?针对记者的提问,李志欣校长解释说:“取消课下作业,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因此,推行‘零作业’相配套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同时推进。我们探索实验的 ‘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 课堂模式,使师生在沟通、理解、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了平等互动的和谐发展。目前,老师都在积极尝试该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能力与意识正逐步成为习惯。”
在北宋一中的课堂上,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活动统领课堂,各班划分学习小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交替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记者发现,教师上课必须有当堂训练题或测试题,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达标。为发挥作业的评价和激励功能,教师要精批精改课堂作业,提供的选做题,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就是这种与“零作业”相辅相成的“二元主体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成绩不断提升。
“零作业”促教师自主成长
李志欣校长的办公室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思想会客厅”。每周三晚上,这里成了该校老师自发进行业务探讨,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李志欣说“教师素养的快速提升也是改革的关键,我们组织了一个民间组织——教师成长共同体,老师们自愿报名参加学习、读书和各种研讨,目的就是唤醒教师自主成长之梦。”
“说句实话,在李志欣校长来之前,我只知道关于学生成长的道理,没听说教师还要自主成长。”程桂霞老师说,李志欣校长本人的好学带动了全体老师,也促使他们在教学上做到了自主成长。现在她每晚都会看教学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与教育界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并尝试写一写心得。据了解,北宋一中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每周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研活动,交流个人学习心得的“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也一周开展一次。
“零作业”的实施,彻底将教师从无序的时间竞争、作业竞争中解放了出来。教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气氛也非常浓厚。精细、高效、优质的课堂意识已植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一年时间,北宋一中教师就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现在教师的关注点,不是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机械性作业来提高学习成绩,而是放在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会精心备课,精心选题,精心设计课堂方案,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目前我们使用‘学生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先预习,在课堂上我们就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反馈、展示、拓展、直接解决问题和当堂达标上。”刘红芳老师说,学校在提出“零作业”的同时,也将全体老师置身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比的是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比的是效率。如果现在还有老师偷着布置课下作业,挤占课堂时间等违纪行为,就会受到全体老师的舆论谴责。
零作业只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零作业”改革的成绩并没有让北宋一中陶醉于此,他们对课改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做着下一步的打算。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零作业’改革已经上升到一种理念或是一种思想,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需要配合改革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李志欣说,借着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的东风,北宋一中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2008年该校在校本研究、课程改革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教师成长共同体、学生社团建设、家长培训基地等也正发展壮大。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改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可研究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随着双休日、节假日的增多,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怎样通过实施“零作业”改革来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是北宋一中全体老师每天都在琢磨的问题。
目前,北宋一中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除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自主成长外,还开展了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活动性、实践性和创意性的任务来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品质和素养,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验到了生命的激情与珍贵。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与黄河口民间游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传统教育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上也进行了改革,进行了“惜时、勤奋、感恩”等十个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下一学期,北宋一中将推出‘黄河文化普及教育’大课程,通过校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志欣说,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他们有信心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