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文字:心理室提供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8-10-10点击数:1308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活动的报告。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至今已先后举办了17届活动,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如: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老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0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0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0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0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00年,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我国卫生部2000年曾第一次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国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全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原有社会支持网络的削弱,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
    所以,积极预防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是当前精神卫生工作应该立即采取的行动。

    今天是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今日各大网站、报纸均用大量篇幅对“精神卫生日”活动进行了宣传。
    据今天的《南方都市报》A06版报道,如今精神疾病呈年轻化趋势。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尹平介绍,近年来他接诊的精神疾病患者中,青少年所占比率在不断上升。尤其在9月份开学以来,不愿上学,甚至服药自杀的青少年学生占接诊人数的1/4到1/5。
    郭沈昌(著名精神心理医疗专家)介绍,原本多发于20岁以后人群的抑郁症、焦虑症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现在很多就诊患者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这部分患者以初三、高三学生为多,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高、学校课程紧张,出现了失眠、阵发性心跳过速、烦躁不安的症状,但家长对于孩子心理疾病的关注则显得十分不够。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