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我的地盘我做主

——心理健康文摘之十二

文字:李维榕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8-01-03点击数:2033
编者按:
打开周杰伦的歌《我的地盘》,反复地听:“在我的地盘 你就得听我的 把音乐收割用听觉找快乐 开始在雕刻我个人的特色 未来难预测 坚持当下的选择……青春是干净的纯白 像一片绿地的窗外……生活不该有公式……” 忽然间明白身边的孩子们为什么对他如此痴迷。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己可以把握的自我空间,自己能作主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太多的关注,太多的爱,同样会让人受伤,窒息。同样选择李维榕博士的文章《再访北京》,但愿能带给大家更多的思考。题目被编者所撰改。 
 
去年在北京,一口气见了六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带给我一个不同角度。突然发觉──从家庭的角度看大文化,竟然别有洞天。

    这次重访首都所见到的家庭中,最能反映大文化的,是一个独生子的家庭。

  儿子十三岁,是精神病院的住客,我问他说:你为甚么发病?

  他答:因为我在家是个小皇帝,爸妈一切都依我。

  我问:这有甚么不好?

  他说:我饭来张口,要买甚么玩具就买甚么玩具,但是没有能力应付外面的世界。

  这孩子目光迟钝,明显地受精神药物的影响,但是他仍努力与我交谈,而且说话清楚明了,一点也不含糊。

  他的父母十分关注地看著儿子,对他的一言一动,都观察细微。母亲的表情,完全是绕著孩子而转,默默地欣赏著儿子的每一句话,这位母亲面上明显地写著「儿子」两个大字。

  父亲对儿子也是全神贯注,只是他完全看不到儿子的挣扎,不停地在一旁叮嘱孩子:说话大声一点、坐得正一点!

  我初见这孩子时,以为这不过是个被宠坏了的典型近代中国独生子。但是我很快就发觉情况不是如此简单,被宠坏的孩子很多,不一定每个都这样年轻就成为精神病人。

  细看这一家三口,父母的两双眼睛,全部牢牢地盯在孩子身上。每次父亲督导儿子,母亲就面有不悦之色。

  我问母亲:你是否不赞同你丈夫的管教方式?

  母亲毫不讳忌地点头,而丈夫对妻子的不认同,好像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到了刀枪不入的境界。他对我们的谈话,全部听而不闻,只管专心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吩咐儿子做事。

  明显地,这是一对互不相容的夫妇,彼此无话的父母大都把注意力及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像两盏热度的大光灯,集中焦点照著那苍白的少年。

  一种逃避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自己空间的孩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思一想全都被控制,母亲的一声叹气,父亲的一个皱眉头,全部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应。

  这孩子在入院前一口气打了两天游戏机,然後崩坐下来。其实精神病与游戏机的道理有时很相同,都可以是一种逃避。

  我见到另一个刚出院的青年人,他说:我在家里完全无法逃避,好像坐牢一样,只有借病而逃!

  而这青年人的父母,也是关怀备至,说要藉著几天假期,好好地与儿子沟通。

  这青年人一听到要沟通,头就垂了下来,说:这一回要死了。

  沟通是好事,为甚么有时会令人舍命而避?问题不在这意念本身,而是在沟通的形式。

  我在这次讲学中,特别请来两个十二、三岁的青年人,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导父母怎样处理孩子。

  当中有父母问:我们要怎样才可以与你们沟通?

  孩子一听到要沟通,就谈虎色变,忙说:不要沟通,千万不要沟通!因为你们的沟通方式都是话不停口,太憋死人了!

  爱也是一样。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但是塞得太饱,就会肚子爆炸,太多的爱,会让人窒息。

  没有自我空间的人,不论孩子或成人,都很容易出毛病。

  自我空间

  我们上一代的父母,往往生下大堆儿女,根本没法逐个管教,孩子反而会找到很多空间发展身心。现代所谓优质教育,孩子变成家庭的中心点,他们的成长路途却越更容易产生阻塞。

  道理其实很简单,孩子不可能是父母的全部寄托,否则父母就会变成他们的全部依赖,离不开父母的青年人是很悲惨的,像个案中提到的青年,他会反抗,甚至殴打母亲,然後精神病发作。

  在发病的情状下才可以脱离那一股被控制的压抑,只是由一个牢狱,走入另一个牢狱。

  据说最近江苏省发生一宗杀母的家庭悲剧,一个十六岁的儿子把母亲杀掉後收藏在衣箱内,然後继续上学,事件等到出差的父亲回家後才发现。

  这宗案件引起全国关注,北京的学校实行「减负运动」,减低学生的功课负担。这分明是个家庭问题,怎么只从大文化的学校制度著手?

  学生们倒是万分高兴,减少功课,起码也是多了一个喘气的机会。

  这次访问的经验,我特别欣赏北京孩子的表达能力,原来紫禁城的天空下两种新旧思想及价值观的冲击,是那样地波涛汹涌。
 
 
 

网友评论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8-01-03 20:53:50 发表评论  
    有时父母太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恨不得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完成人生,这种控制使得孩子不敢也不愿向父母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8-01-03 11:19:32 发表评论  
    我曾在家长会上直言不讳地对家长们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至少站着一个问题家长或教育有问题的家长。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