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香港9岁神童入读浸大

文字:供稿:教科室图片:时间:2007-09-05点击数:1539

      <编者按>   提起神童,让人联想起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少年班”,神童们在集中资源精心调制的大餐喂养下的成长并不尽如人愿,其中颇有些异类的发展使人们质疑这种特别教育的可行性,也导致了少年班的销声匿迹。今天,在香港这块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地,一个9岁儿童走入了大学,再次引发社会的热切关注。他的大学通知书得来不易,拿着优秀的英国中学毕业的成绩也被港内多家知名大学拒绝。在争论和质疑中步入大学,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家长、学生选择的理智。我们关注这位小天才的成长,因为,他的故事引发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思考,那就是:因材施教。
           据广州日报报道昨日上午8时25分,9岁的沈诗钧被父亲沈振雄牵着手,走向香港浸会大学查济民科学大楼的教室。这是沈诗钧上大学的第一天。
  8月23日,香港浸会大学宣布,9岁的沈诗钧被学校正式录取。沈诗钧一下子成为了香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昨日上午,沈诗钧上完了两节专业课,“这两节都听懂了。”沈诗钧说。
  9岁的沈诗钧在众人的关注下,“高调”地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新闻现场】
  与同学一起上课
  昨日上午,在父亲的陪同下,沈诗钧上了两节课,一节课是数学分析,一节课是统计方法和理论,两节课都是用英文教学。沈诗钧没有被单独安排开小灶,而是和许多普通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上课的时候,他自己做了笔记,我也帮他做了笔记。这两节课他完全能够理解,因为这两门课的内容他以前都学过了。”沈振雄说,“但今后,他还有许多需要学的东西。”
  浸大理学院副院长暨数学系副教授唐创时博士说,由于沈诗钧只有9岁,学校特别为他设计了5年全日制课程,完成后可获颁数学理学士学位和数学哲学硕士学位。他在首学期修读4科,包括两科一年级数学主修科“数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和理论”,以及两科通识科“基础计算机”和“西班牙文”。至于沈诗钧在下学期选修哪些科目,则会根据他上学期的学习进度来定。5年内,沈诗钧除主修数学外,还需要与其他学生一样修读语文、体育、计算机、宗教与哲学金其他大学生一样,积极参与校园各种学生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
  【人物探访】
  哥哥14岁入读牛津
  沈怡谋刚读完中一,就转跳到港岛中学读中三。读了两个月就向学校申请跳中四,但被学校拒绝。当时,沈怡谋陷入困境,其他香港学校肯定不会接受他跳班。2004年3月,沈振雄送怡谋去英国由中三上学期跳至中四下学期。两个月后,怡谋考上英国会考数学、附加数学、英文及英国高考中文,全夺A级。
  2005年9月1日,沈怡谋14岁,入读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科一年级。由于年幼,大学要求沈振雄与他同住作为入学条件之一,但英国驻港领事馆指他已超过12岁,不符合家长陪同学生签证(STU鄄
  DENTDEPENDENTVISA)之要求。“唯一解决方法是次子沈诗钧以学生身份去英国,然后申请我过去与沈怡谋同住,才能符合大学要求。”沈振雄说。
  “2005年9月我们父子3人远赴英国,诗钧跳读中六,花一年时间读完3科英国高级文凭课程(GCEALevel),相等于香港之中七程度高考,回头再花6个月读完8科英国国际普通文凭课程(IGCSE),相当于香港之中五程度会考,然后总复习6个月,在英国参加了会考和高考。”
  【新闻调查】
  学习中曾经常跳级
  对于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大学生的突然出现,许多人觉得都是一个谜。因为沈诗钧几个月前才从英国回到中国香港,此前他一直在英国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名神童是如何出现的呢?
  沈诗钧能快速成长主要是因为父亲沈振雄的培养。沈振雄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两岁的时候来到香港。
  沈振雄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自己的心得。两个儿子沈怡谋和沈诗钧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停地被父亲安排着跳级和跳学。但两年前,沈诗钧从中国香港突然跳级到英国读书,却完全是为了将就同样是天才的哥哥沈怡谋。
  【校方回应】
  学校有信心培养神童
  唐创时博士说,浸大以英语授课,沈诗钧选修课程的要求和学分不会有别于其他同学,教师在讲课时也会一视同仁,他同样需完成课程的要求,缴交作业及通过考试。大学会紧密跟进沈诗钧在各方面的发展和需要,为他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评估,以期他选修课程上,作出最佳的组合。
  浸会大学招收一名9岁孩子入学,引发不少争议。对此,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表示,目前,一方面要做评估,一方面要实践,“但我们有信心,5年能提供恰当的课程让他成长。”
  【对话沈振雄】
  “一对一教育最重要”
  记者:你平时是怎么辅导孩子的,主要让他在家里接受教育,还是让他上学?
  沈:孩子每天都会正常上课。一半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一半是在家里由我来教。
  记者:他的成功,还有什么关键因素?
  沈:拥有专注力是很重要,无论是听课、看书及做作业,每次有连续一小时专注力,稍为休息,再专注,吸收的知识会较入脑。
  记者:你觉得对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最重要?
  沈: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对一的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可以。一对一教育,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

网友评论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10 11:20:32 发表评论  
    總認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10 11:18:56 发表评论  
    :blink: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07 09:15:55 发表评论  
    一、二楼的回帖特好玩,简直,相当好玩!呵呵!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06 15:10:36 发表评论  
    想起《伤仲永》……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06 10:38:49 发表评论  
    一百个大学都换不来童年,我以为。
  • 网友:资讯中心  于 2007-09-06 08:55:51 发表评论  
    多智近于妖!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