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正在做什么
昨天有人问我:如果把学校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你认为十一学校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时期。我说十一学校正处在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尽管各级领导对我们有很多的鼓励,但是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深入到十一学校的校园里你才会真正的发现,在这个学校里面其实是问题遍地,漏洞百出。我相信大家从我们一天比较原生态的记录片里也能够看到好多问题,这正是我们改进的起点。
刚刚这个片子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学校的生态,其实从课程开始切入带来了变化。那么在这样一个有4300个学生的校园里面现在已经有4300张课表,我们通过学生选择200多个学科课程、30多个分科课程、还有70多个考察课程,形成了2062个教学班。学校的教学体系我们按照四个纬度构架:一个是按难度划分的理科课程,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依据的是学生的基础和他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二个是按照类型来开设的文科课程和技术体育课程,我们感觉到文科课程很难按照一个学科来分难度,就是因为有些学生有可能写作很弱,但是基础知识特别好,语文怎么分呢?有些学生听力和口语很棒,但是填空很差,我们还是感觉学生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另外一个方面的知识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按照学科分难度;第三个维度是整合性的综合课程,包括我们把音乐、舞蹈、美术整合起来形成戏剧课等等。再一个就是一对一的特学课程,有的学生要四个月参加国家比赛,他这四个月时间回来怎么办,就是这种一对一的课程。
我想以数学为例来看理科课程,“数学1”就是人文方向学生学的数学,数学2是工程类和经济类学生学的数学。有些学生未来高考要考文科,大学报的是经济,按说学数学1就可以应对高考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这些学生学数学2,为什么?因为仅仅应对了高考没有办法应对未来的大学经济类的学习,那个时候对数学基础的要求变得很高。这是我们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做的思考。“数学3”是数学、物理、化学方向学生学的数学。
我们的“体育和健康”有35门体育课,所以体育老师很辛苦,没有这么多的体育老师,我们把课时增加到每星期四课时的时候,每个星期老师要上30多节体育课。他们很累,所以每位老师要两个甚至三个项目的体育课,你上游泳课还要体育舞蹈课。即使这样还不够,我们就从其他学科的老师征集体育老师,他们每个星期开两到三节的体育活动课。我们很多老师体育非常棒,像游泳最棒的是一位地理老师,像乒乓球的冠军是我们的副书记,篮球最棒的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们来上体育课,也解决了每个星期锻炼身体的指标。这样还不够怎么办?我们从校外聘了好多体育老师来上课。
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两件东西:方向和动力
另外就是很有特色的综合课,我们把音乐、美术、舞蹈合并之后形成了9个戏剧课。我们规定在高中或者初中三年的时间每个学生至少一个学期选戏剧课,其他的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某一个板块的音乐、美术或者舞蹈。所有这些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开发这么多课程,我们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选择,最终到底干什么?爱因斯坦说,当我们把学校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是素质。我们12年的基础教育学了这么多的课程,到底要给我们的学生剩下什么?在十一学校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有两个东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方向,一个是动力。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他人生的方向,他必须在大量的选择和尝试的过程当中得到一些体验,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不断地去排除什么,他不断地发现真正的自己,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他到底到哪里去。他把这样一个路线扎根在他心理的时候,他就有了未来人生的方向。有了这样一个选择之后的方向,他同时也会拥有责任。
人生是一个硬币,正面是选择的时候,背面肯定有责任。在这个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同步给学生解决动力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的孩子大量的表面的一些动力几乎都是外在的:因为要考一个好学校所以好好学习,因为要找一份好工作所以要好好学习。当高考结束上了一个好学校的时候,动力就没有了。当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时候动力又没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动力都是考试的压力和家长的期待,他不是自己发动机带来的动力,所以我们怎么样给他装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发动机?我相信只有他有了方向,有了自己规划的人生,他才真正具有这样的动力、这样的发动机。所以我们整个的教育怎么样把过去他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他内在的动力,这是我们苦苦在探索的一个教育之路。
课程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跑道
这样我们就想到了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工作叫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我想讲这样几个小题目。第一个,让每一位学生清楚自己的跑道。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权利,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改革,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本身,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在课堂本身这个小圈子里面打转。如果让一个学生仅仅在课堂里找到一条学习之路,我想他很难找到他人生的跑道。
一个真正开放的学校,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我们必须在一个更长的课程链上来思考怎么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这个课程链最少要包括从课程目标到课程评价诸多环节。从课程目标来说,总的目标一定和学校的育人目标一致。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每一个课程的目标?我为什么要开设数学5,高考不考?我为什么要开设数据库,高考也不考?我们只有弄清每一个课程的定位是什么,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清楚的时候,我相信他慢慢会思考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他选择这个课程的理由是什么,他特别清晰。从课程结构上大家都知道,在座的肯定有很多物理、化学老师,结构不变,性质难变。所以我们要真正实现我们梦想中的育人目标,我们必须动结构,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更包括课程的结构。
今天,整个世界就是学生的教材
从课程内容来说,过去教材就是我的世界,那么今天世界就是我的教材。我们怎么样打开课堂,同时我们怎么样把资源引到课堂?十一学校就是以学科教室建设为契机,把所有能够纳入到学科教室的资源纳进来,从而方便地进入学生学习的环节。课堂实施就是以学科教室为核心的一系列的变动,我们也向其他学校借鉴了很多。关于课程的评价,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当十一学校放开了4000多学生的时候怎么来收,当你想不明白怎么收的时候,你不敢放。所以我们把过程评价作为整个学校管理的主线,学生每一天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发生的要素,都要在这个平台上显现出来,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家长都能随时看到他的表现。所以在这样一条链条上来思考我们的定位、改革怎么样更加适合学生的时候,学生有时候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当他想到很多很多的时候,他就远远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成长显得更加重要。
我想举一个例子,一个是从课程目标来说,具体某一个课程的目标首先是要有定位,要知道这个课程设在这个地方,我真正要的是什么,像初中的数学1,我们怎么定位的呢?让没有兴趣的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时光,帮助学不好数学的学生获取自信,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彰显。初中的数学跟高中的数学1有一个很明显的不一样,高中的数学1最低是人文方向高考的难度,为什么初中的数学1不是中考的难度呢?因为高考学生是通过中考选拔到十一学校的,再怎么后劲弱也能考重点大学。但是初中的学生走进这个学校的时候,我们难道说仅仅关注能够考一个中考好成绩的学生吗?一些学生在小学里数学就考七八分,就是选择题碰的,初中三年里这些学生听着他听不懂的数学,听三年,天天抄作业抄三年,这些学生的毅力了不起,但是他们常常被学生边缘化,常常遭到某些学生的白眼,他们慢慢缺失了自信,甚至他们的学号已经固化在40多位,50多位,60多位,甚至毕业20多年了他们都知道他不行。
事实上,这些孩子不一定不可以,像我们学校数学1里面好多都是交响乐团的骨干,甚至是首席,我们学校的交响乐团是一个传统项目,历史悠久,也是北京市顶尖的交响乐团。但是他就不会数学,你说他不是人才吗?他是了不起的人才,怎么样让这些学生在数学1里面非常愉快,非常高兴地学习?我们规定初中数学1班里面不超过12个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五六位、七八位是常态。我们选择老师只选择那些有经验有爱心的老教师,最好已经有了孙子,他就更加爱孩子了,让这种老师去教这种孩子。
有一次一位意大利著名的钢琴家来十一学校交流,我谈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他立马拥抱了我。他说太谢谢你了,你千万不要让这些孩子学会数学,这些孩子学会数学了就严重杀伤了他们的艺术细胞。我不知道他的理论对不对,事实我发现确实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学好数学,而且确实有些人学不好数学照常可以伟大。你看这就是数学1的课堂,没有统一上课,都是一一辅导,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每一个学生的练习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考试也是不一样的。
戏剧课,让学生“从大爷变成孙子”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戏剧课的定位,我们有9个戏剧剧种,每一个剧种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教学班上课。每个剧种都需要排练场所,所以我们把地下室空出来,把仓库空出来,甚至还有在室外排练的。我们希望把每一个排练厅都简陋地装备一下,但是主管这项工作的有关同志提醒我们,钱就给你们这些,你们何必不集中力量装修一个高大上的演出厅,他们排练完了都来演出一下多棒。我们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这和我们戏剧课的定位有关系,我们没有想过演出,重要的是让学生一个学期能体验排练这个过程,这是我们最看重的。因为规定每一个学生必须扮演一个角色,有些剧种必须扮演两个角色,一个主角一个配角,老师希望每个角色穿上服装,哪怕是5块钱一件的上衣,一穿上就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培养他换位思考的品质。这代独生子女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普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我们怎么样让这些孩子经常地设身处地地想想别人的感受?戏剧课就具备这样一种功能,当你穿上这个角色的服装,也看着别人穿着服装入戏的时候,就不断地追问别人怎么想,这个角色应该怎么想。每一门戏剧课我们同时规定每一位学生除了扮演角色,还必须承担一项剧务,包括灯光、音响、服装、舞台、美术、创编、导演、场记,学生要负责一项。这样一来,没有相应的简陋的设施,他们之间就没法开展工作。我们为什么让他们之间开展工作呢?就是希望他们发生冲突,希望他们沟通协作。
戏剧课开课的第一个月里去听课能把人气死,每个学生都像大爷一样,都觉得自己最重要,别人都要围绕着我转,小太阳。可是他们排练了一个学期,到最后再看戏剧课的时候,你会特别地欣慰。因为每一位学生的辈分都降了两辈多,从大爷全都降到孙子了。看到哪个同伴没有挂好耳麦,马上上去挂耳麦,当舞台上的灯光暗下来的时候,马上到台上搬道具,为什么?因为一个学期的排练使他们明白了许多许多,他们在体验的过程当中他们终于明白了:只有沟通才能带来合作,只有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你。只有后退一步才能前进两步,有的时候你妥协了、他妥协了才会带来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这样一些品质恰恰是我们的戏剧课特别需要的,他在其他一般的学科课程上是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体验。这就是由于这样一个定位,所以我们在资源的组织上,我们就有了不一样的追求。
如果男孩女孩特想多接触,选戏剧课吧
当然这个戏剧课我们还有另一个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戏剧课搭建一个男生、女生青春花季异性交往的平台,使过去神秘的异性交往变成健康的同伴友谊。我们规定,每一个剧组24个学生,最少有三分之一是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网上选课的时候同一性别的学生选到16位的时候,这个性别的学生就进不了,留出至少8位给另一性别的学生。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定位,这种交往说实话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在数学课上,男生怎么去辅导那个女生,在化学课上这个女生怎么去帮助那个男生做实验呢?时间久了也不合适,但是戏剧课就合适。你们特别喜欢在一起,你们一块选一个戏剧课就可以了,扮演角色你们愿意多接触,你们就选一些对手戏,而且一个角色可以有三个、五个、七个、八个都可以扮演这个角色。慢慢接触觉得不太行,不太行下个学期就不一块学了。异性交往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获得体验,不断地成为一种健康的友谊。
但是这并不容易,就这么一个动作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需要四个星期的时间。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老师让他们设计这样的拉手动作,他不拉手,他拉什么呢,他拉铅笔。第二节课老师就把笔收了,他就拉袖子,没有四个星期达不到这样一种自然的程度。但是要到这样一个程度就需要一个学期,而达到这个程度就安全了。他们就学会了跟异性交往,他们会特别了解了异性。
做教育,既要有定位又要有定力
有了定位以后我们还必须要有定力。脑白金广告大家都熟悉,都20多年了没有变,多少专家、学者,多少朋友、策划大师都劝史玉柱,让他换换,他就是不换,他就是让你记住。烦归烦,但是给一些老人买保健品的时候,你走到商店左看看这个品牌没有听过不放心,右看看这个品牌出过事,脑白金就放在视线平行的柜架上,还是脑白金吧没有出过什么事。
就是有这样的定力,我们的课程在开发出来之后,有了自己的定位之后,数学1的老师教着教着,发现班上有六七个学生吃不饱,教着教着就数学2了,变成数学2大量学生就出现问题了。数学5的老师总是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着教着变成数学4,变成数学4这个班上大量的学生就吃不饱了,就说明我们没有定力。数学1里学好的学生,好多家长想把孩子送数学2里,我们的孩子不干,因为就在数学1里学好了数学。我们每个学科的老师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己学科的专家。
我是教语文的,我年轻的时候都是把每一个学生朝着培养成中文系的学生培养,都想让他们成为文艺青年,这不可能的。有一个化学老师教的班,每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70%以上都是和化学有关的专业,那时候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个老师太棒了,对学生影响太大了,但现在我想起来真是害怕,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按照这么来分布,一个班上难道有70%的学生适合化学吗?他是喜欢这个老师,爱屋及乌,但有一天他离开这个老师,他真地念起这个专业的时候,他有这个潜能吗?所以我们每一个学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必须为学生去想,要有真的对学生有利的定位。
每年马术课都会有受伤的学生,不是把下巴掉下来了,就是手腕骨折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声音就出来了,说校长还是不要开这个课了,太危险了。我说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开马术课,大家说培养学生冒险精神。我说好了,出这么一些事情就不开了,怎么培养学生冒险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勤劳、敏感、智慧,我们确实缺一点点冒险精神。可是再看看除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社会家庭的原因之外,我们的校长没有责任吗?我感觉到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面真地没有多少培养学生冒险精神的课,打乒乓球能培养冒险精神吗?打排球能培养冒险精神吗?能够,但是一点点。像马术课、攀岩课、爬树课这些课,我相信更多地培养学生冒险精神。
学生平衡的能力是在平衡的过程中学会的
十一学校有200多个社团,到底200多少个,说实话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建了两个,后来死了三个,因为我们不允许固定老师指导某一个事情,因为这个社团很容易成为老师控制的事情,这样找不到学生的状态。这些社团很容易组建起来两个月,半年一年的时间就死了,我们觉得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创办一个组织死了,也是他人生宝贵的财富,他在里面的体验不一定比成功更少,远远比到社会上创办一家公司死了代价要小的多,但是他收获很大。而且好多朋友劝我们,200多个社团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学生好多社团都会平衡社团和学业的关系,减到30个让他没得选,这就平衡了。我说每一位学生平衡的能力一定是在自己平衡的过程中学会平衡的,在学校里没有这个过程,他要到社会上重新面对。
所以我们继续保留这种心态,当初一的学生进入到学校的时候,无论怎么劝告,无论怎么游说,每年总是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要选三个、四个甚至五个社团,无论怎么告诉他选一个最好,最多两个,但是他不会听你,因为他发现他喜欢的太多了,哪个都很难舍弃。但是慢慢他就知道了,星期二下午两个社团开会,星期四晚上三个社团要计划,他在哪个社团里都不讨好,他慢慢学会了平衡,这样的识别能力,判断的能力,在初一就让他养成的话,远远比他创业的时候选择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