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在不断的优秀中走向平庸
在鼓励你好好学习之前,我想先问你,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这是人文科学专业的经典提问。比如,学习文学、艺术或哲学能有什么实效价值?你肯定纳闷,我为什么在以科技闻名的斯坦福提出这个问题?或者直接回答我,学习——拿到学位,当然是为了毕业后有更多工作机会,这还有什么需要质疑的?
但我想说,工作,不会是你将来生活的全部,好好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会你的专业。我之所以问你——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希望你重新审视一下,你在课内课外时间,即将接受的哪些训练、做的哪些事情,能够最终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为了追求“优秀”,大部分人成了“无趣”的代名词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你是如何考入斯坦福的吧。你能进入这所大学,说明你在某些技能上非常出色。你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你追求卓越。他们送你到好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榜样作用激励你更努力地学习。
除了在所有课程上都出类拔萃之外,你还注重修养的提高,充满热情地培养了一些特殊兴趣。你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参加私人课程。你用几个暑假在本地大学里预习大学课程,或参加专门技能的夏令营或训练营。你学习刻苦、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你可能在数学、钢琴、曲棍球等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是个全能选手。
进入大学后,你的专业刚刚开始。在你走向所渴望的成功之路的过程中,进入斯坦福是你踏上的众多阶梯中的一个。再读三年大学,三五年法学院或医学院或研究型博士,然后再干若干年住院实习生或博士后或者助理教授……
这些当然没有错,全力以赴成为最优秀的人也没有错。错误之处在于,这个体系,最终是让你进入一个越来越狭窄的专业化轨道。
我并不是说因为选择钻研数学,你在充分发展话语表达能力的潜力方面就失败了;也不是说除了集中精力学习地质学之外,你还应该研究政治学;更不是说你在学习钢琴时还应该学吹笛子。毕竟,大学学习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让你成为专业人才。但是,专业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它让你的注意力过分地限制在了同一个点上。
你可能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律师或者公司代理人,再变成专门研究消费品领域的税收问题的公司代理人。你从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博士,再变成心脏病学家,再变成专门做心脏瓣膜移植的心脏病医生。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在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这个轨道后,再想回忆你最初的样子就越发困难了。
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弹钢琴和打曲棍球的人,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以及在课堂内容的人在做什么。
那个活泼能干的19岁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难怪年长的人总是显得那么乏味无趣,到时候,你可能会听见有个孩子在旁边说,“哎,我爸爸曾经是非常聪明的人,但他现在除了谈论钱和肝脏外再无其他。”
▋“我想读名校,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
有一种常见状态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心脏病医生,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
随大流是最容易的,这就是体制的力量。我不是说这个工作容易,而是说做出这种选择很容易。或者,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你来到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当心脏病医生的待遇很好……
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
从你上高中开始,甚至初中开始,你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最好的大学,“进入”就是能力的证明,“进入”就是胜利。先进入斯坦福,然后是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再进入旧金山大学做实习医生等。或者进入密歇根法学院,或高盛集团,或麦肯锡公司,或别的什么地方。你迈出了这一步,似乎就必然会迈出下一步。
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这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这个被称为中年危机的“有一天醒来”的情况一直就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道德想象力:一种不被他人的目光绑架的能力
人们经常谈“创新”,其实真正的创新,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力,我称它为“道德想象力”,它和世俗眼中的“对错”无关,只和自己想要的“选择”有关。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意味着要时刻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同伴、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意味着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
今天,当你走进星巴克的时候,服务员会让你在牛奶咖啡、加糖咖啡、浓缩咖啡等几样东西之间做出选择,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转身而去。同样的,当你进入大学,也会有人给你众多选择,或法律、或医学、或投资银行、咨询……那为什么你不问问自己喜不喜欢,或者做些选项里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情?
▋荒谬的是,大部分孩子对“听从自己内心”感到羞耻
比想象力更难的,是拥有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
拥有这种勇气的人,往往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和其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让别人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感到怀疑——只要别人也不享受自由,人们就不在乎自己被关进监狱。可一旦有人越狱,其他人都会跟着跑出去。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中,作者詹姆斯说,“当一个人的灵魂诞生在这个国家时,有一张大网把它罩住,防止它飞翔。你们给我谈论民族性、语言和宗教。但是我想冲出这些牢笼。”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其他的网。
当我就这些问题和我的学生交流时,他们常常会回应我,这是放任自流。“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有这么多重要的事要做,试图按照自己的感觉生活,难道不是放任自流吗?”“毕业后不去找个真正的工作,而去画画,难道不是放任自流吗?”……
他们只要思考一下稍微有点出格的事,就忍不住问自己这是不是放任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认为这种质疑是理所应当的。
想象我们现在面临的局面吧。我们的教育,竟然是让最聪明的年轻人认为,听从自己的好奇心并勇敢地去行动,是放任自流的坏事情。我们鼓励孩子们上最好的学校,但当你进了这个学校,你就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你就做错了,如果你只对自己的好奇心负责,你就做错了……
这是哪个门子道理?进入证券咨询业是不是放任自流?进入金融业是不是放任自流?像许多人那样进入律师界发财,是不是放任自流?搞音乐,写文章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但为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多么荒谬的观点,这就是罩在你们身上的网。
▋在本该最冲动的年纪,不要选择过分谨慎
我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12岁的时候,就明确自己将来想干嘛——没有人能预知将来,唯一重要的,是你现在想做什么,并且准备好不断修改自己的决定。
我不是在试图说服你们都成为音乐家或者作家——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者经济学家没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可靠的、可敬的选择。我想说的是,你需要思考它,认真地思考。我请求你们做的,是根据正确的理由,做出你的选择。
重要的是,不要过分谨慎。这个社会过分地赞赏了那些舒服的、方便的、安全的、可控的决定,这些都是罗网。
重要的是,去抵抗失败的恐惧感。是的,你会犯错误。可那是你的错误,不是别人的。你将从错误中缓过来,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错误,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由此,你成为更完整和强大的人。
重要的是,不要回避挑战自我,不要否认欲望、好奇心、怀疑、不满和阴郁,它们可能改变你预设的人生轨迹,为你打开更多可能性。
学期才刚刚开始,你们正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这个世界的深广,远超你现在想象的边际,这也意味着,你自身的深广,也将远超你现在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