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位置导航:首页特色栏目
 

干国祥:“不听话”的意义

文字:供稿:来自微信号“知识父母”图片:时间:2014-05-14点击数:694

 

 

01. 或许,我们从来没有对“不听话”的意义进行过思考

“好说歹说,你就是不理,书包一扔,就打游戏!”

“为什么总要把作业拖到这么晚才肯动手?”

“难道你忘记了我刚刚跟你说过,不要跟某某混在一起,他这辈子是不会有出息的,你要跟着他一起堕落?”

——这样的情景,在每个学校与家庭反复上演。孩子“不听话”,已经成为父母与教师的烦恼之源;反之,“听话”、“乖”,也就成了孩子最重要的美德,更有甚者,像在四川话等方言中,“乖”已经由“善”衍化出“美”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或一样东西漂亮、好看,或者一件事做得出色,也一律用“乖”来形容。

希望孩子“听话”的迫切需求,使得我们从来没有对“不听话”的意义进行过思考。我们甚至没有回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即使是在成人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听话”行为,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可能已经冠以“理智地拒绝”这一新的名词);我们也不曾想过,假设存在一个理想的孩子,他绝对地听话,那么他的成长最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只看到“不听话”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却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不听话”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合理意义——然而这种思考,或许正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中“教养”的真谛。

为了解开“不听话”这个与人类教育永相依存的谜团,我们不妨通过解读《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来展示“不听话”在孩子成长中及教育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02. 亚当与夏娃因偷食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亚当和夏娃安置在那里。上帝使各种美丽的树生长在园里,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里还有金子、珍珠和红玛瑙。亚当和夏娃就这样平静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不必工作,就可以取得食物。 

上帝对亚当说:“园中各种树的果子,你都可以吃,只是那能使人分别善恶的智慧树及生命树上果子却不可吃;你若吃了,一定死。” 

但是田野中“狡猾的蛇”对夏娃说:“吃了这果子你一定不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你们的眼睛就开朗,你们就像上帝一样,晓得分别善恶。” 

夏娃见那棵树的果子看起来似乎很好吃,又悦人眼目,就摘来吃了,又给亚当也吃了。二人的眼睛就开朗了…… 

上帝对亚当说∶“你违背我的命令,听妻子的话,吃那树上的果子,那么从此你将一生操劳,才能从土地获得食物……” 

上帝对天使们说∶“看哪,那人现在就像我们中间的一个,晓得分别善恶……”于是上帝便把亚当和夏娃赶逐出伊甸园,去自己耕种土地谋生。同时,上帝又在伊甸园四面安设了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住通往生命树的道路。

 

03.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父子”的神话原型

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数千年来一直被神学家解释成人类“原罪”的根源;而且因为人类始祖犯下了这一罪责,他们的子孙也将永远继承这个罪责,直到耶稣重临人间,用十字架上的血洗去人类始祖所犯下的这一罪孽,人类从此才获得赦免。但是,如果我们真正理解神话的话,就会明白这个故事应该还有比神学解释更原始的象征。我们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父子”的神话原型,如果我们从教育这一维度来理解,也许我们从中能够获得更普遍的人类学意义,而不仅仅只是某一宗教的教义。除去神话与宗教的成份,这个故事也可以改写成:

父亲对儿子说:“你要听我的话,你可以在我为你设定的范围内快乐地生活,但你不能做某些事,如果你做了,你将接受最严厉的惩罚。”儿子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但终于有一天,他因为某种诱惑,尝试了父亲禁止他做的事,从此,他被逐出家门(逐出家门的意思,在人的一生中可以不断地重复,从温暖的子宫里被分娩而出并割断胶带,断奶,离开母亲及其他亲人的怀抱独立行走,离开家庭上幼儿园和学校……)

现在我们都已经清楚,从儿子(亚当)这个角度看,因不听话而“偷吃禁果”这一行为是具有积极的含义的。

不难看出,“不听话”而偷吃禁果,正是儿子形成独立人格的第一个自主行为。在此之前,他的所有行为一直都是在父亲(上帝)的许可下,也可以说是父亲的授意下进行的,他本身没有自主性,他就像是一个未割断脐带的婴孩,他所有的食物乃至思想,都源于他的“父亲”。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亚当并没有自觉地去犯这个过错,他是亚娃在受到了蛇的引诱后才被动犯下这个过失的。但是我们要理解神话的一些象征,神话中的亚娃其实只是亚当的一部分(夏娃独立于亚当,是人类史上一个更漫长的进化,这里暂不论及);而蛇,在许多神话中都是内心欲望与力量的象征。所以,这一引诱我们应该视为是他内心的某种欲望萌动了,他抵抗不了这种欲望的诱惑(另外,也许父亲的禁止本身也是一种对好奇的诱惑),所以他体内欲望的部分违抗了意志的部分的监控(就像是心理学上潜意识欲望对抗精神超我一样),终于犯下了过错。

对人类(儿子)的这一错误,我们不应该像神学家们一样视之为幸福的沦丧和不可原谅的灾难。如果我们视幸福不仅仅只是食物丰足,而同时也视为是一个人的自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独立与能动,是个人和整个人类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得重新评估亚当(儿子)的这第一个“不听话”的行为。如果没有这个过错,人类至今仍停留在“原始状态”下,在那种状态下,固然有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快乐和依偎于父母怀抱的心理安全,但人类所有的音乐、绘画、小说,所有的科学,所有的文明也将全然无存。人类像一个留恋着奶瓶的婴儿,他听话,但是没有自由与独立,也没有自由与独立所带来的一切痛苦与幸福,灾难与财富。

如果我们参照荣格对“原型”的定义,那么这一事件也可以视之为超越个体经验的人类集体无意识原型,因为它是人类的真正宿命,它已经并还将会在一切家庭与学校反复上演:一个听话的孩子,受某种欲望的引诱,违背“父亲”的意志而犯下过错,然后,他接受惩罚并获得成长。而“从人类的观点来看,这是人类自由的开始。反抗上帝的命令表示他使自己从高压强制中解脱出来,表示由无意识的人类史前生活,升华到人的程度。反抗权威的命令——犯了罪——就其积极的人性一面而言,是第一项自由行为,质言之,就是第一项‘人’的行为……作为一项自由的行为而言,这种反抗的行为则是理性的肇始。”(弗洛姆《逃避自由》)

 

04. 亚当的这个错误,是不是上帝真正的意图

但是我得提醒大家,如果仅仅这样来理解这个神话的话,它至多还只是理解了其中的一半——儿子亚当的这一半,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故事的另外一半——作为父亲的上帝的那一半,这个故事才真正获得了完整地理解,而我们也真正地提炼出了这个故事的教育学意义。

我们从这些问题来开始理解这个神话里的“父亲”的意义:

上帝知道亚当会犯这个错误吗?

上帝不能避免亚当犯这个错误吗?如果他能,为什么不预先设法加以避免?

亚当的这个错误,是不是上帝真正的意图?

如果我们熟悉基督教上帝这一概念的话,我们将不难获知上帝确实明白儿子亚当将犯下这个错误,因为上帝不仅是全知全能的,而且亚当正是按照他的模子而铸造的(就像我们知道孩子必定逃不过某种诱惑,因为当年我们也并没有成功地抵抗了这些诱惑)。他知道亚当与夏娃不能抵抗来自自身的欲望(蛇),以及看上去非常漂亮而且可口的智慧果的诱惑,——这里,我们同样可以质问,他为什么要把智慧果造得这样“看起来似乎很好吃,又悦人眼目”呢?这里面是不是也隐含着上帝的某种意图?

所以,这个故事背后的事实是:上帝知道儿子终将会犯这个“错误”,他终将获得智慧果。而这,也正是作为父亲的意愿!

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地让儿子获得这种果实呢?

这正是上帝这位伟大的父亲深谙教育真谛的地方。他知道,安全与自由,自由与纪律,它们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也从来就不是超越二者的矛盾而完全兼得的:当自由成长的时候,安全必将消退;当固守安全的时候,一些自由必将丧失……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规律,开始是“安全”,渐渐地,孩子将走向“自由”(而“自由”的第一个象征,就是某个“不听话”的行为)。同样的,今天明智的父母与教师也会明白这一点,譬如,他们知道即使孩子有了性的好奇甚至需求,但在一定的阶段也必须让他们学会克制,抵抗诱惑,直至时机完全成熟。

同样的,上帝看似残酷的处罚中,也埋伏着某种隐秘的目的,因为他是想藉此让儿子明白:自由同时还意味着责任,这也正与性的行为必将与爱的责任,甚至是婚姻的责任相关联一样。作为父亲和教师,确实必须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所以,上帝给出了严厉的警告,而且让这个警告中的惩罚兑现了:亚当与夏娃被逐出家门。这既是他们完全独立的象征,同时也可以视为他们对“不听话”所带来的一切后果(所有好与坏的两面)的承担。

 

05. 其实,人类注定是“不听话”的儿子

在这里我们必须向“上帝”这一伟大的父亲学习:孩子一定会犯某种具有成长意义的“错误”,但我们不能够放之任之,我们要明白孩子的这个犯错行为的意义与时机,如果可能,我们还要“设计”这个错误,使它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获取某些美好的东西,同时要让他明白,获得这些东西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与承担相应责任的。我们应该定下一些规则甚至是处罚的条例,但这些条例应该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我们应当确实地履行这些条例……

正像人类从此走出伊甸园(它其实是摇篮的象征)一样,我们的孩子从“不听话”的行为中走向独立的自我。在这一独立的过程中,有些将是在我们的设计中,健康地发展;有些将是在我们的设计之外,充满危险但未必就是罪恶地发展。但无论哪一种,成长都是一种超越我们意愿的必然,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或者说超越我们祖先的人类集体无意识借神的故事而给予我们的训谕。

只是我们可能还不明白,严厉而不失善意的父亲最后为什么“又在伊甸园四面安设了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住通往生命树的道路”?

——其实人类注定是“不听话”的儿子,为了寻找这棵生命树,人类从草药到针灸,从炼丹到巫术,从发现青霉素到人类基因研究,一直在创造回到伊甸园,品尝这尚未品尝过的果子的机会。

 

 

 

网友评论

昵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