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语迟”之考证
孩子呀呀学语的过程是家长极为享受的一个过程,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始和自己有语言上的互动,自己心里简直比谈恋爱还甜蜜。而这个过程也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过程,孩子说话早晚紧紧的牵动着家长们脆弱的小心脏。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说话早而洋洋自得, 而也有不少为自己的孩子说话晚而忧心重重。那么说话的早晚是否这么重要呢?孩子说话晚,是否需要担心呢?
说话晚就是语言发育迟缓么?
其实,说话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主要指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而说话只是语言中的一部分,是指调用各个发声器官发出正确的字词。所以说话晚并不一定意味着语言发育迟缓,但是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来说会导致说话晚。
一般来说,孩子学说话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岁以前:模仿声音
1-1.5岁:开始能说出几个特殊的字词,但是对语法还不懂
1.5-2岁:词汇量开始增加,甚至能说出句子
2-2.5岁:能更清晰的表达意思,用更准确的词,语法也开始形成
2.5岁以后: 学会表达顺序和因果
大部分孩子都会依循这个规律进行语言发育。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语言和说话发展迟缓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包括智力低下,听力下降,表达性语言障碍,心理剥夺,自闭症,选择性不语症,接受性失语,脑性麻痹等等。所以孩子如果有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嫌疑,一定要早日就医,耽误不得。
说话早晚和智商有关么?
早在1929年,美国医学协会刊物上就发表过关于说话开始时间和智商关系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通过对一千个人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开始说话的岁数和智商成反相关,也就是,统计上讲,说话越早的孩子之后的智商就越高。
但是这样的研究对我们家长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首先,这一千个人的数据都是通过家长的陈述来判定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的。而家长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肯定会有所偏差。其次,智商测量是三岁到成年人都有的,而我们知道,智商在各个年龄段会有不同,实验者是如何进行这种智商矫正的并没有在文章中提到。最后,即使数据方法和结论都没有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个体差异还是相当大的。19个月开始说话的孩子有的智商能达到130以上,而有的却90以下。虽然统计上的平均值有总体的趋势,但是对于普通个体来说基本没有用处。
后来的一些研究也发现,早说话的孩子到了学龄期,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也相对说话晚的孩子要高一些。甚至有的研究还发现,说话晚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犯罪率也相对高一些。但是研究者也都指出,这些研究的统计显著性都不够明显。
天才说话都晚么?
经常听人说:“爱因斯坦三岁还不会说话,所以孩子说话晚不用担心。” 还有的说:“天才说话都晚,贵人语话迟嘛。” 这是不是真的呢?
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文档中,有一篇被很多专业期刊引用的文献,是关于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力水平低的传言的。文中提到,爱因斯坦确实说过,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认为说话较晚,还咨询过医生。但是文中也提到,爱因斯坦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能说整句了,而他的语言问题可能更多的在于七岁之前总是沉默寡言,并且总是轻声重复自己的话。
对爱因斯坦大脑的解剖研究显示,爱因斯坦的左脑顶叶有某些异于常人的地方,这很可能和他超强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有关。而有趣的是,这片区域和负责语言的BA40紧密相连,使得爱因斯坦的这片语言区被挤得比常人小,这很可能导致他小时候的语言问题。还有学者甚至猜测爱因斯坦是亚斯伯格综合症或者轻度自闭症的患者,这些猜测都是依据流传下来的传言和传记,对比自闭症患者的症状而猜测出来的,所以并不能被证实,可信度也就会打折扣。
另外有一派以社会学家Thomas Sowell带头的学者认为,爱因斯坦以及很多其他天才都有说话晚的特征,这也许是一种特殊的人群,而不是所谓的“自闭症”等问题。Thomas Sowell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爱因斯坦症》,介绍了一项对二百多名说话晚而智商却很高的孩子的跟踪调查。不过这项研究的争议很大,也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认可。
说话晚需要担心么?
最后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孩子说话晚,需要担心么?这个问题恐怕只能由家长自己来回答。首先,通过上面的介绍,评估一下孩子是语言能力发育迟缓,还是只是说话晚而已。比如,是否已经能听懂大部分的话并且能根据简单的指令完成任务,或者是否学会用几种手势来表达意思。其次,和语音和语言发展的标准表格对比一下,发育是否在正常的区间内。如果还属于正常区间,那就不需要过多担心,给孩子一些时间,他们自然会开口说话的。但如果滞后过多,还是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早发现问题早进行干预,会把损失减小到最小。英语里有一句话:better safe than sorry,翻译过来就是安全比遗憾要好。因为如果错过了对语言问题干预的最佳时期,很可能会造成终生遗憾。所以宁愿麻烦一点,也比事后后悔好的多!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独特的语言发育过程。但是同时,对于语言发育滞后现象要警觉,如果出现严重的落后要及时找医生和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干预。我常常和妈妈朋友们聊天,大家都深有体会地说:做家长好难啊!不能有不 必要的担心,但同时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而同时对可能出现的 问题又要极度敏感。这仿佛是骑在独轮车上,快不得慢不得。调节好自己的步伐,跟着孩子一起找到平衡点。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吧,其实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